生态环保
“黄河之肾”保卫战

新华社  

2023-10-10 07:36  浏览:1303


(视频)


玛曲藏语意为“黄河”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以黄河命名的县

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

拥有湿地562万亩

黄河环绕玛曲全境433公里

水源补给量占黄河源区总径流量的58.7%

占黄河流域总径流量的六分之一

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功能区

被誉为“黄河之肾”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玛曲草原湿地出现不同程度沙化退化现象

水源涵养能力下降

2011年6月9日,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欧拉乡欧强村村民豆格甲走在被沙丘侵入的草场上。新华社记者 聂建江 摄

2004年7月19日,羊群在玛曲县一处沙化退化的草场上吃草,背后是大片流动沙丘。新华社记者 宋常青 摄

为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近年来,玛曲县持续持续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作

以提升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功能为目标

实施了退牧还草、沙化退化草原综合治理、湿地保护与修复、草原鼠害防控等一系列生态保护工程项目

使治理区林草植被逐步恢复

拼版照片:上图为2002年参与防治沙漠化的工作人员在玛曲县黄河沿岸一处沙化草场上压沙(新华社记者 韩传号 摄);下图为2023年7月6日,牧民在玛曲县黄河沿岸一处沙化草原治理点进行草籽补种工作(新华社记者 张可任 摄)。

多年投身沙化草原治理的牧民卓玛加布在黄河玛曲段干流沿岸一处沙化草原治理点查看他参与种植的植被生长情况(7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多年投身沙化草原治理的牧民卓玛加布在黄河玛曲段干流沿岸一处沙化草原治理点查看他参与种植的植被生长情况(7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牧民在玛曲县欧拉镇黄河沿岸一处沙化草原治理点补种草籽(7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欣 摄

牧民在玛曲县欧拉镇黄河沿岸一处沙化草原治理点补种草籽(7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曾经满目疮痍的沿黄沙化带如今绿意盎然

黄河径流量较十年前增加18.7%

水源涵养和生态功能得到有效提升

玛曲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正在逐年改善

拼版照片:上图为2011年6月9日,两名技术人员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欧拉乡欧强村查看草场沙化退化情况,这里已经成为当时玛曲草原沙化最为严重的草场之一(新华社记者 聂建江 摄);下图为2023年7月6日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欧拉镇欧强村境内拍摄的经过治理修复的草原(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2011年6月10日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城郊的黄河大桥附近拍摄的大面积沙化退化草场(新华社记者 聂建江 摄);下图为2023年7月6日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城郊的黄河大桥附近拍摄的沙化退化草场已经复绿(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玛曲县黄河两岸绿意盎然(7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这是玛曲县城外黄河岸边一处经过治理修复的草场,已种植上牧草和灌木(7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可任 摄

黄河流经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境内(7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欣 摄

监制:赖向东 向清凯

策划:兰红光 王建华 马维坤

统筹:王毓国 费茂华 宋常青 邢广利 王庆钦

记者:聂建江 陈斌 张可任 方欣

视频剪辑:方欣

图片编辑:邓坚 施思思 刘莲芬 宋为伟

美编:穆问春 王静颐

责任编辑:杨雪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