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搜索
关 键 词:
         
所属分类:
排序方式:
  
  •  
    • 四川中江:“品香优秱珍”试验水稻 平均亩产817.2公斤
      四川中江:“品香优秱珍”试验水稻 平均亩产817.2公斤
      • 四川中江:“品香优秱珍”试验水稻 平均亩产817.2公斤作者:刘朋作者单位:中江县融媒体中心责任编辑:武楠
      • 2021-10-22
    •  
    • 1603.9公斤!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刷新纪录
      • 2021-10-20
    •  
    • 水稻收割在即 稻飞虱防治很关键
      水稻收割在即 稻飞虱防治很关键
      • 水稻收割在即 稻飞虱防治很关键作者:张晓露作者单位:临平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责任编辑:武楠
      • 2021-10-20
    •  
    • 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刷新纪录
      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刷新纪录
      • 10月17日在测产现场拍摄的待收割的水稻。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10月17日,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清竹村,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专家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继去年突破1500公斤大关后,再次刷新纪录。当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在衡南县开展2021年南方稻区双季亩产1500公斤攻关测产验收,测产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在现场宣读了结果。测产
      • 2021-10-18
    •  
    • 转基因技术为保障粮食安全注入新动能
      转基因技术为保障粮食安全注入新动能
      • 华中农业大学水稻南繁基地为我国首批农业转基因试验基地之一。图为基地实验师在试验田中调查水稻种子发芽情况。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10月13日,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1至9月我国粮食进口量12827.3万吨,同比增长29.3%。其中,大豆进口量占粮食进口总量的57.67%。我国是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粮食供需
      • 2021-10-17
    •  
    • 山东烟台:农业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山塂薄地长出黄金蜜薯
      山东烟台:农业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山塂薄地长出黄金蜜薯
      • 金秋时节,在山东烟台招远市齐山镇西肇甲沟村,“三面环山,丘陵起伏,浇水不便,地力不强”的40亩山塂薄地迎来地瓜大丰收。“平均亩产5000斤,商品率超过80%!”山东烟台招远市新天地粮油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姚国军指着一筐筐地瓜说,“薯块大小均匀、表皮光滑、薯肉橘红,作为烤薯原料,堪称完美。”从“不够本儿”的废地到致富的“聚宝盆儿”,这“变废为宝
      • 2021-10-17
    •  
    • 亩产1123.87公斤!袁隆平倡导的贵州水稻基地刷新纪录
      • 2021-10-14
    •  
    • 在这场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阐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主张
      在这场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阐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主张
      • 去年9月30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发出“春城之约”,欢迎聚首春城昆明,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大计。一年之后,《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昆明举行。习主席在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主旨讲话。春城之约,激荡中国之声。联播视频|习近平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
      • 2021-10-14
    •  
    • 新疆喀什:耐盐碱海水稻获丰收 亩产超千斤
      新疆喀什:耐盐碱海水稻获丰收 亩产超千斤
      • 新疆喀什:耐盐碱海水稻获丰收 亩产超千斤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责任编辑:郭雪莹
      • 2021-10-14
    •  
    • 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病与治疗方法(音频)
      • 2021-10-13
    •  
    • 15年“一粒难求”,北京成功培育污水克星“红菌”
      15年“一粒难求”,北京成功培育污水克星“红菌”
      • 自主培育“一粒难求”的“红菌”,为北京水环境显著改善发挥关键作用。北京排水集团自主创新和科研攻关了整整15年的“红菌”技术,日前荣获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的2020年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污水厌氧氨氧化高效脱氮技术体系创建与产业化”是该项目的全称,“红菌”是北京排水集团科研人员对“厌氧氨氧化菌”的昵称。“这
      • 2021-10-13
    •  
    • 肉鸡种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肉鸡种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 鸡肉是世界第一大肉类生产和消费产品,全球鸡肉约70%来自白羽肉鸡。鸡肉是我国第二大肉类产品,我国鸡肉主要来自白羽肉鸡、黄羽肉鸡、小型白羽肉鸡和淘汰蛋鸡,白羽肉鸡对我国鸡肉生产的贡献约为45%,黄羽肉鸡约为38%。图1 世界肉类结构(%,FAO)图2 中国肉类结构(%,FAO)白羽肉鸡是我国所有畜禽品种中料重比最低、规模化养殖程度最高、对外依存度最高的
      • 2021-10-12
    •  
    • 农业科技创新 科技部与湖南共建“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
      • 2021-10-11
    •  
    • 有力农业振兴政策加快推进农业科技现代化
      有力农业振兴政策加快推进农业科技现代化
      •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秋粮大面积开镰 农业科技现代化加快推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责任编辑:王程鹏
      • 2021-10-09
    •  
    • 植物线粒体DNA实现首次编辑
      植物线粒体DNA实现首次编辑
      • 核DNA在20世纪70年代初首次编辑,叶绿体DNA于1988年首次编辑,动物线粒体DNA于2008年编辑。然而,植物线粒体DNA之前却没有被成功编辑过。直到近日,日本的研究人员首次成功编辑了植物线粒体DNA,这可能会带来更安全的食物供应。领导这项研究的东京大学分子植物遗传学家、助理教授Shin-ichi Arimura开玩笑地说:“当看到水稻
      • 2021-10-03
    •  
    • 我国生物育种专利申请量排名全球第一
      • 2021-09-30
    •  
    • 宁夏农科院新技术攻克“水稻癌症”
      • 2021-09-30
    •  
    • 山西晋中和顺县:将农业科技送到田间地头
      山西晋中和顺县:将农业科技送到田间地头
      • “我们村这旱地适合种什么品种?”“今年红蜘蛛病害严重怎么办?”“玉米黑粉病不管它行不行?”近日,在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松烟镇大发沟村村委活动室里,村民们正向来授课的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科院)专家请教。应晋中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驻村工作队邀请,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郑丽萍研究员专程深入大发沟村调研辅导
      • 2021-09-30
    •  
    • 中国农业科学院发布2030年“强种科技行动”目标
      中国农业科学院发布2030年“强种科技行动”目标
      • 9月2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在海南三亚“南繁硅谷”召开“强种科技行动”发布会,公布到2030年的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视频)“强种科技行动”是中国农科院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部署推进的重大科技行动。中国农科院将聚焦主要农作物和畜禽等关键品种,部署种业自主创新攻关、种业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和种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三个具体行动,共
      • 2021-09-28
    •  
    • 我国从二氧化碳到淀粉人工合成取得原创性突破
      • 2021-09-27
    •  
     
    相关搜索
     
    今日搜索排行
     
    本周搜索排行
     
    本月搜索排行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