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搜索
关 键 词:
         
所属分类:
排序方式:
  
  •  
    • 农业农村部:把培育壮大农业科技领军企业放在突出位置
      • 2025-11-07
    •  
    • 为育种,科学家给野生稻“理发”
      为育种,科学家给野生稻“理发”
      • 2025年3月30日,位于三亚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水稻科学家用室内饲养的稻飞虱,对野生稻及部分栽培稻幼苗进行抗虫鉴定,筛选抗虫资源及克隆优良抗虫基因。2024年1月30日,野生稻科考队深入三亚山区密林寻找疣粒野生稻。疣粒野生稻生长于阳光充足且有一定遮阴的位置,寻找极其困难。2024年1月30日,野生稻科考队在三亚山区发现的疣粒野生稻。2025年3月29日,位于三亚的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钱前院士团队的科研人员在田间割稻,准备脱粒测产量。2025年3月30日,位于三亚的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迎来水
      • 2025-10-29
    •  
    • 用好农业科技“金钥匙”
      • 2025-10-29
    •  
    • 科技赋能,解锁新时代大国粮仓的“智慧密码”
      科技赋能,解锁新时代大国粮仓的“智慧密码”
      • 粮安天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近年来,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为进一步筑牢大国粮仓,各地区各部门从粮食生产、技术研发、收储管理等全链条持续发力,全方位守护国家粮食安全,让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愈发坚实。田间筑基,科技助育优质粮“今年水稻平均亩产接近1400斤,比去年又增产了!”十月的四川省眉
      • 2025-10-28
    •  
    • 助力人工造林 我国首次实现胡杨苗雌雄鉴定
      助力人工造林 我国首次实现胡杨苗雌雄鉴定
      • 每年的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是新疆的“胡杨时间”。河岸、沙漠、戈壁,都被一片片金色的胡杨树装点。这独一无二的景色背后,离不开科技的助力。有研究表明,在一片几乎干枯死亡多年的胡杨林中,经过生态补水后,有138株胡杨“死而复生”,其中有120棵都是雄株,这也意味着雄性胡杨树在防风、抗旱、耐盐碱等方面的生命力更顽强。如果在极度干旱和恶劣的环境中,在
      • 2025-10-23
    •  
    • 用好十招应对小麦晚播
      • 2025-10-23
    •  
    • “机器人”上岗 新粮入仓多快好省
      “机器人”上岗 新粮入仓多快好省
      • 无人检验柜。质检员在无人粮食检验柜上进行智能检测操作。粮车驶入中储粮成都青白江仓储公司的入库智能“体检”区。十月,秋粮收购进入高峰期。近日,在中储粮四川成都青白江仓储公司,载满稻谷的货车,并未等待人工爬车取样,而是直接驶入智能收购区。经激光雷达扫描后,一台灵活的机械臂伸展开来,精准插入粮堆,4分钟内完成扦样,为新粮开启“入仓体检”。“
      • 2025-10-23
    •  
    • 四川:突破!地方鸡种PGC细胞成功分离
      • 2025-10-23
    •  
    • 中国科学院启动二氧化碳生物转化国际科学计划
      • 2025-10-23
    •  
    • 粮食住在“气球”里?探访我国新一代粮仓
      粮食住在“气球”里?探访我国新一代粮仓
      • 在“气球”里建造粮仓?这听起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其实真实发生在成都。10月16日,记者来到了中央储备粮四川新津直属库有限公司,实地探访了全国首批新一代粮仓——“粮食气膜仓”。据悉,粮食气膜仓是以充气膜结构为模板施工构成的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近圆顶粮仓,因其优异的性能,更适合运用低温和氮气气调储粮等绿色储粮技术,大大提升储粮质量,确保“优粮优储
      • 2025-10-23
    •  
    • 广西盐碱地治理“样板”将落地非洲莫桑比克
      广西盐碱地治理“样板”将落地非洲莫桑比克
      •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港口区光坡镇中间坪村的盐碱地改良项目现场,迎来一批远道而来的客人——由马里奥校长率领的莫桑比克鲁伍马大学考察团。望着长势喜人的海红米水稻,马里奥校长竖起大拇指盛赞:“中国技术,太震撼了!”未利用盐碱地“开发难、利用率低、生态弱”一直是一道世界难题。全球不少国家在积极探索土壤改良技术方案,开辟“向海要粮”新途
      • 2025-10-17
    •  
    • 2025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在京开幕
      • 2025-10-14
    •  
    • “科学改种补种,尽可能减少农户损失”
      “科学改种补种,尽可能减少农户损失”
      • 图为马艳霞(右)在指导张月珍菠菜生长期的养护。记者 宋朝军 摄“拃把高(约20厘米)咯!”在甘肃临洮县新添镇崖湾村,村民张月珍对着改种补种后破土而出的白菜苗比画着,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马艳霞也蹲在一旁,摁了摁垄边的土。一个多月来,这已是她们第三次在田间见面。今年8月,甘肃榆中县等地遭遇连续强降雨引发山洪灾害,临洮县被波及,张月珍种植玉米和
      • 2025-09-30
    •  
    •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农业合作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农业合作
      • 中国与巴基斯坦企业合作研发的新品种杂交油菜在巴基斯坦拉合尔地区长势良好。图为中巴技术人员在田间调研油菜开花情况。人民日报巴基斯坦分社 瓦卡斯·阿赫迈德 摄中国农业专家与泰国农业大学合作方讨论研发适用于泰国农业生产的农机产品与技术。人民日报亚太中心分社 普拉维 摄在位于苏里南萨拉马卡区的中国援苏里南农业技术合作中心试验田里,中国专家与当地工
      • 2025-09-26
    •  
    • 抓秋膘促增收,牛羊肥壮效益高
      • 2025-09-26
    •  
    • 调控油菜产量关键基因发现
      • 2025-09-25
    •  
    • 新疆巴州:首条香梨智能分拣设备投用 破解品控难题
      新疆巴州:首条香梨智能分拣设备投用 破解品控难题
      • 新疆巴州:首条香梨智能分拣设备投用 破解品控难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责任编辑:王高林
      • 2025-09-16
    •  
    •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 2025-09-16
    •  
    • 世界农业科技博览会倒计时30天!WAFI2025启动嘉宾注册
      世界农业科技博览会倒计时30天!WAFI2025启动嘉宾注册
      • 倒计时30天!WAFI2025启动嘉宾注册世界农业科技博览会2025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英文缩写:WAFI)将于10月12日—14日在平谷区金海湖国际会展中心、10月15日在中国农业大学举办。本次大会由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政府、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联合主办,将以更广阔的参与维度、更丰富的活动场景、更优质的资源集聚、更落地的低碳实践,
      • 2025-09-11
    •  
    • 浙江衢州:秸秆“变”地膜 再生有新招
      • 2025-09-02
    •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8   9   …   51   52   下一页»   共1034条/52页 
     
    相关搜索
     
    今日搜索排行
     
    本周搜索排行
     
    本月搜索排行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