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各地资讯 » 正文

山东威海葡萄园里的乡村振兴密码

发布日期:2025-11-27  来源:山东学习平台  作者:吕豪杰  浏览次数:1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胶东半岛的海风,总带着一股清甜的气息,那是山东威海葡萄熟了的味道。从乳山的海岸坡地到文登的河谷平原,一串串晶莹的葡萄如玛瑙缀满枝头,不仅甜透了当地人的生活,更串起了一条从田间到餐桌的乡村振兴产业链。威海葡萄的甜,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坚守的味道。“咱这葡萄能拿到‘绿色食品’认证,靠的就是不偷懒也不投机。”在乳山的一处生态葡萄园里,果农王大叔指着有机肥发酵池解释,以前追求产量,化肥农药用得多,葡萄看着大,却没了以前的果香,卖不上价不说,还伤了土地。如今,葡萄园采用“稻壳+羊粪”的有机肥配方,安装了智能滴灌系统

胶东半岛的海风,总带着一股清甜的气息,那是山东威海葡萄熟了的味道。从乳山的海岸坡地到文登的河谷平原,一串串晶莹的葡萄如玛瑙缀满枝头,不仅甜透了当地人的生活,更串起了一条从田间到餐桌的乡村振兴产业链。

威海葡萄的甜,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坚守的味道。“咱这葡萄能拿到‘绿色食品’认证,靠的就是不偷懒也不投机。”在乳山的一处生态葡萄园里,果农王大叔指着有机肥发酵池解释,以前追求产量,化肥农药用得多,葡萄看着大,却没了以前的果香,卖不上价不说,还伤了土地。如今,葡萄园采用“稻壳+羊粪”的有机肥配方,安装了智能滴灌系统,连病虫害防治都优先采用生物制剂。

“你看这叶片,绿得发亮,葡萄皮上的果粉多厚,这才是咱威海葡萄该有的样子。”王大叔摘下一颗阳光玫瑰,果皮薄得能透光,入口是浓郁的玫瑰香,甜度刚好不腻人。这种对“绿色”的坚守,让威海葡萄摆脱了“大路货”的标签,每斤收购价比普通葡萄高出30%,也让“威海葡萄”的区域公用品牌有了扎实的品质根基。

威海葡萄的火,是传承的定力,更是创新的勇气。提到威海葡萄,不得不说老品种“文登巨峰”。20世纪80年代引进时,它以果大、味甜风靡市场,但随着品种迭代,一度面临被淘汰的困境。“老品种不能丢,丢了它就丢了一代人的记忆。”文登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工程师带着团队扎根葡萄园,经过三年试验,终于培育出“文登巨峰”改良品种——保留原有果香,果肉更脆,耐储运性大幅提升。

如今,“文登巨峰”成了网红直播间的“常客”。在文登区泽头镇的一处葡萄合作社,年轻的“新农人”小张正对着手机镜头直播:“家人们看过来,这就是咱威海的葡萄,现摘现发,咬一口全是小时候的味道!”2024年,合作社通过直播带货,销售额突破500万元,带动周边20多户农户户均增收3万元。老品种焕发新生机,正是威海葡萄在传承中创新的最佳写照。

从一颗葡萄到一条产业链,威海人把“小水果”做成了“大产业”。在威海临港区,一座占地2000平方米的葡萄深加工产业园拔地而起,新鲜葡萄在这里变成了葡萄汁、葡萄干、葡萄籽油,甚至还研发出了葡萄皮提取物保健品。“以前葡萄熟了怕滞销,现在卖不完的葡萄可以送到深加工车间,附加值翻了好几倍。”产业园负责人介绍,2024年园区加工葡萄5000吨,带动周边葡萄园扩大种植面积1000亩。

威海还打造了“葡萄采摘+乡村旅游”的融合模式,每到葡萄成熟季,乳山、文登的葡萄园里游人如织,游客们提着篮子采摘葡萄,品尝葡萄宴,临走时还会带上几箱“威海葡萄”礼盒。葡萄产业带动近万户农户增收,真正实现了“一颗葡萄富一方百姓”。

从追求产量到坚守品质,从老品种濒危到品牌化崛起,从单一种植到全产业链发展,威海葡萄的每一步成长,都映照着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这一串串葡萄,不仅是威海人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更是齐鲁大地上优质农产品带动产业提升、农民增收的鲜活样本——当小小的葡萄串起大梦想,乡村振兴的画卷,就在这甜蜜的收获中徐徐展开。

作者单位:威海市文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责任编辑:王硕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