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产业动态 » 正文

安徽阜阳口孜镇:“小芦蒿”带动乡村大产业

发布日期:2021-11-28  来源:阜阳学习平台  作者:宿飞 吴世杰  浏览次数:18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近日,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口孜镇洪阳村伟光专业合作社种植的芦蒿迎来收获季,村民们忙着收割、撸叶、捆扎、装袋……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37岁的洪阳村康桥庄村民康伟光是合作社负责人,他与父母在外地打工谋生时,学会了种菜技术。2016年,康伟光返乡创业,在当地政府帮助下,流转一百多亩土地种植芦蒿,收获了“第一桶金”。2020年,康伟光调整种植方式,把


近日,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口孜镇洪阳村伟光专业合作社种植的芦蒿迎来收获季,村民们忙着收割、撸叶、捆扎、装袋……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37岁的洪阳村康桥庄村民康伟光是合作社负责人,他与父母在外地打工谋生时,学会了种菜技术。2016年,康伟光返乡创业,在当地政府帮助下,流转一百多亩土地种植芦蒿,收获了“第一桶金”。2020年,康伟光调整种植方式,把在洪阳村、曹庄村新流转的五百多亩土地全部种上芦蒿。

“这季芦蒿收入很可观。”康伟光说,今年他的合作社亩产芦蒿约5000斤,每亩纯利润超过1万元。

“我们种植的芦蒿全部是‘青蒿’,一季能收两茬到三茬。”据康伟光介绍,这种芦蒿香味独特、脆嫩爽口,很受顾客青睐。由于芦蒿收获期相对集中,用工较多,加上技术要求不高,人人可干,这就给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我主要负责切割,就是把芦蒿的根部切掉,这样整齐好看,也方便捆扎。”说话间,在此务工的小洪庄村民武贺艳手起刀落,一把芦蒿仅留下二十多厘米鲜嫩的细茎。

“我在这里干活不累,还能照顾家。”正在捆扎芦蒿的村民李家芳说,现在每天都有五六十人来合作社干活,每人每天能挣60元左右,如有土地入股,收入还会更高些。

近年来,洪阳村通过发展芦蒿产业,带动该村一百七十多户村民以土地入股和务工就业等方式,逐步实现增收致富。

“自己富不算富,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才算富。”康伟光说,他今年准备新建一座冷链保鲜库,还要继续扩大芦蒿种植面积,带动更多有意向发展芦蒿产业的乡邻走上致富路。

作者单位:安徽青年报

责任编辑:白光华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