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科技兴农 » 正文

大连民族大学:把科技送到田间地头

发布日期:2021-12-16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李素梅  浏览次数:264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是贵州油茶的主要产区之一,油茶栽培历史已有500多年。20世纪80年代,因树龄老化等原因,茶果含油量低、产量不稳定,当地油茶产业的发展受到制约。为解决油茶发展难题,大连民族大学选派阮成江教授团队作为武陵山片区联络员,在玉屏开展油茶改良科技攻关。阮成江(右)在玉屏指导油茶种植。大连民族大学供图他乡早已是我乡大连民

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是贵州油茶的主要产区之一,油茶栽培历史已有500多年。20世纪80年代,因树龄老化等原因,茶果含油量低、产量不稳定,当地油茶产业的发展受到制约。为解决油茶发展难题,大连民族大学选派阮成江教授团队作为武陵山片区联络员,在玉屏开展油茶改良科技攻关。

阮成江(右)在玉屏指导油茶种植。大连民族大学供图

他乡早已是我乡

大连民族大学和贵州铜仁跨越1700多公里结下的“姻缘”,还得从10年前说起。

2011年,《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正式启动实施。几年来,大连民族大学选派干部教师和科研团队先后赴贵州铜仁,扶教育、兴产业、助文化……建立起校地联络的“山海情谊”。

大连民族大学制订《大连民族大学定点帮扶贵州省铜仁市工作实施细则》,成立大连民族大学铜仁工作组,突出一个“实”字,扎实开展帮扶工作。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联络员根据铜仁发展转型、农业发展领域需要的人才,协调学校出台定向专业招生计划。自2013年以来,已招收1000余名铜仁籍学生。作为铜仁市干部培训基地,大连民族大学每年划拨专项资金,举办干部培训班近百期,累计培训2.3万人次,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保障。

几年来,大连民族大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体常驻联络员各司其职,在金融、教育、农特产品推介、智慧旅游和智慧景区建设、文物保护、转基因技术生物安全知识培训、畜牧兽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

十载山海相连,携手“黔”行。大连民族大学一批又一批的联络员冲破山海阻隔,与铜仁各族干部群众携手同行、共谋发展,书写下比山高、比海深的感人故事。学校联络员多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民委系统先进工作者”“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学校多次获评“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翅膀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10年间,大连民族大学倾力帮扶铜仁,在黔东大地播下一颗颗饱含深情的种子。

2021年年初,大连民族大学把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当作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课堂,进一步深化与铜仁市的战略合作。

在铜仁市,“一带双核”项目团队加强与文化和旅游部信息中心对接,参与完成《铜仁市全域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和《铜仁市智慧旅游二期建设内容需求清单》,积极推动学校与铜仁市文体广电旅游局签订文创产品研发对口合作协议,同时在学校推动成立铜仁市文化旅游产品设计研发基地。

在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民族建筑数字化保护项目团队与铜仁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深化合作,启动少数民族特色村镇数字化保护项目。该团队先后深入大湾苗寨等30余个村寨,进行数据采集和无人机航拍摄影建模。

在铜仁市石阡县,辣椒产业项目团队积极开展调研工作,完成当地辣椒研究报告;为当地企业义务进行辣椒样品理化指标和品质分析;与当地企业联合共建产学研基地。

在铜仁市万山区,食用菌、软枣猕猴桃项目团队多次深入企业、种植户,开展技术咨询指导;在梵净山,基因库调查团队多次深入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进行调研,并与当地有关部门签订共建产学研基地协议。

2021年,大连民族大学与铜仁市政府达成“十四五”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明确把油茶产业继续作为双方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产业帮扶等合作领域的重要支撑和载体,加快推进油茶应用研究和科研成果转化,立足油茶产业长远发展,推动油茶团队帮扶协助向纵深发展。

在田间地头开设实践课堂

这些年,阮成江带领团队,选育出9个适宜在铜仁市大面积推广的油茶良种;培育出“民玉2号”“民玉3号”两个油茶良种和新品种,种仁含油量均在56%以上,亩年产茶油50公斤以上,具有年年结实、年年丰产特性;获发明专利3项,成功将每亩油茶经济效益提高3500元,为服务百姓增收、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今年,武陵山油茶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正式成立,阮成江教授受邀担任武陵山油茶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首任院长。团队加快推进“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工作站硬件建设工作基本完成。

在科研创新方面,阮成江团队继续攻坚发力,开展了油茶全基因组测序及高海拔优良无性系选育工作,初步筛选出适应于海拔1000米以上种植的优良家系5个;建立了油茶组织培养工厂化育苗技术体系,建立了4000平方米组培苗生产车间,200亩组培苗育苗基地;培育民玉2号、民玉3号油茶苗218万株;建立高标准油茶基地2.5万亩。

“下一步,团队全体成员将继续协同攻克一系列油茶产业技术难题,把学党史、办实事、解难题、促工作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志,作为守初心担使命的具体实践,作为科技支撑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阮成江说。

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一支支奔波的团队、一条条帮扶举措、一项项落地项目正催生新的希望,演绎新的故事。“大连民族大学党委将持续加强科研团队帮扶,不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效,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力贵州铜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连民族大学党委书记赵铸说。

责任编辑:田欣怡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