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人文历史
  • 姚崇:自筑“藩篱”传家风
    姚崇:自筑“藩篱”传家风
    • 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博物馆里,收藏有人称“救时宰相”的唐代名相姚崇亲书的“藩篱”碑碣。该碑碣长85厘米,宽53厘米,厚12厘米。右上题款“大唐开元三年”,左下题款“姚崇题”,中间楷书“藩篱”两个大字。这是时年六十五岁的姚崇在开元三年(715年)回陕州硖石故里时挥笔留下的,是目前全国唯一发现的姚崇手迹。“藩篱”,《辞海》中的解释是用竹木编成的篱笆或
    • 刘育章 2023-04-24
  •  
  • 盐:一把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的“白金”钥匙
    盐:一把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的“白金”钥匙
    • 说到盐,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百味之祖”“食肴之将”,也就是每日必不可少的调味品。缺少了盐,我们的生活将索然无味。实际上,盐的用途远不限于烹饪。古代制盐雕塑展览图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在提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后对个人的防护要求时,专门提及盐的作用:外出回家,可以用冰盐水漱漱口、用棉签蘸取盐水刷刷鼻腔。可见,盐在人类生存发展和日
    • 苏醒 2023-04-24
  •  
  • 名言 | 文天祥:时穷节乃见 一一垂丹青
    名言 | 文天祥:时穷节乃见 一一垂丹青
    • 名言 | 文天祥:时穷节乃见 一一垂丹青文天祥,南宋爱国诗人。此句意思为,在危难的关头,一个人的气节才能显露出来。责任编辑:杨娜
    • 2023-04-23
  •  
  • 咬文嚼字 | 解雇为何叫“炒鱿鱼”?
  •  
  • 中华文化 | 克己复礼 Restrain Yourself and Follow Social Norms
    中华文化 | 克己复礼 Restrain Yourself and Follow Social Norms
    • 克己复礼Restrain Yourself and Follow Social Norms克制自己的言行以符合礼的要求。出自《论语》,是孔子提出的实现仁德的基本方法。孔子认为,仁德的养成应以礼为标准。个人的言行应受到外在的礼的规范,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约束自身的私欲,使自己的所见、所闻、言语、行为都符合礼的要求。能够做到“克己复礼”,就达成了仁德。Restrain your words and deeds t
    • 2023-04-20
  •  
  • 名言 | 吕不韦:君子必在己者,不必在人者也
    名言 | 吕不韦:君子必在己者,不必在人者也
    • 名言 | 吕不韦:君子必在己者,不必在人者也吕不韦,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主持编纂《吕氏春秋》。这句话的意思为,君子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而不必在意别人是否回报了自己。责任编辑:王雨萌
    • 2023-04-15
  •  
  • 名言 | 刘安: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
    名言 | 刘安: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
    • 名言 | 刘安: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刘安,西汉时期文学家、思想家,主持撰写了《淮南子》。此句意思为,人不应该以盈尺的璧玉为贵,而应该珍惜每一寸光阴,因为时间失去了,就再难得到。责任编辑:王雨萌
    • 2023-04-15
  •  
  • 黄河边上的“早期中国”为何会成为学术热点
  •  
  • 法治百科•普法词条 | 证券市场 Securities Market
    • 2023-04-13
  •  
  • 中华文化 | 汉乐府 Yuefu Poetry
    中华文化 | 汉乐府  Yuefu Poetry
    • 汉乐府Yuefu Poetry指汉代的乐府诗。“乐府”本是秦以后由朝廷设立的用来训练乐工、采集民歌并配器作曲的专门官署,后转指由乐府机关所采集、配乐并由乐工演唱的民歌。乐府诗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一次创造,是与“诗经”“楚辞”并列的诗歌形态。至今保存的汉乐府民歌有五六十首,大都真实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出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并由此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3-04-13
  •  
  • 中华文化 | 同胞 Brothers and Sisters of the Same Parents; Compatriots
    中华文化 | 同胞 Brothers and Sisters of the Same Parents; Compatriots
    • 同胞Brothers and Sisters of the Same Parents; Compatriots同胞胎,指同父母所生的兄弟姐妹。犹言亲人、一家人。北宋张载依据万物皆由天地所生这一观念,提出了“民胞物与”的思想。“同胞”一词由此超越了血亲家族的范围,进而指同一民族或国家特别是具有共同语言和文化的人,有时甚至超越民族、国家等界限,泛指整个人类。它通过对共同的祖先、语言和文化的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3-04-12
  •  
  • 名言 | 王夫之:学易而好难,行易而力难,耻易而知难
    名言 | 王夫之:学易而好难,行易而力难,耻易而知难
    • 名言 | 王夫之:学易而好难,行易而力难,耻易而知难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家,主要作品有《宋论》《读通鉴论》等。此句意思为,学是容易的,但学好很难;做是容易的,但努力做好很难;感到羞耻是容易的,但懂得之所以羞耻的道理很难。责任编辑:贾倩
    • 2023-04-10
  •  
  • 名言 | 苏轼:修其本而末自应
    名言 | 苏轼:修其本而末自应
    • 名言 | 苏轼:修其本而末自应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此句意思为,做事只要抓住根本,末梢的问题便容易解决。责任编辑:贾倩
    • 2023-04-06
  •  
  • 清明话“柳”
    清明话“柳”
    • 清明是我国传统节日中少有的依阳历而确定的节日,固定在每年的公历4月5日前后。清明节俗主要起源于唐代,近世的清明节是清明节、寒食节和上巳节混合而成的一个以上坟祭祖为主、兼有踏青春游属性的节日。清明节前后,杨柳开始发芽抽绿,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把柳插在家门口以避免虫疫,所以清明节又称“插柳节”。图为柳树。(摄影:张莉俊)“杨”
    • 江珊 2023-04-05
  •  
  • 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
    • 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上海学习平台作者:韩可胜
    • 2023-04-05
  •  
  • 中华文化 | 清明 The Qingming Festival
    中华文化 | 清明 The Qingming Festival
    • 清明The Qingming Festival清明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之一,是中国传统岁时体系中唯一与节气合一的节日,通常在4月4日、5日或6日。唐以前,清明主要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反映自然时节的变化,与农事息息相关。唐宋以后,清明节取代寒食节而成为节日,寒食节原有的祭祖扫墓、吃冷食等成为清明节俗的内容。此时万物生气旺盛,人们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3-04-05
  •  
  • 马球 狩猎 春耕……来看看文物里的清明节
    马球 狩猎 春耕……来看看文物里的清明节
    • 清明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古时的清明,除了祭祀外还有很多丰富有趣的习俗,如禁火、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等,这些都被不会说话的馆藏文物默默地诠释着。长安城里的“马球大赛”在中国古代传统体育项目中,有一种骑在马上以杖击球的运动项目——马球。唐代长安城
    • 2023-04-05
  •  
  • 名言 | 曾国藩:些小得失不足患,特患业之不精耳
    名言 | 曾国藩:些小得失不足患,特患业之不精耳
    • 名言 | 曾国藩:些小得失不足患,特患业之不精耳曾国藩,晚清时期政治家、理学家、文学家。此句意思为,生活中的一些小得小失都不重要,最怕就是自己学业不精。责任编辑:杨娜
    • 2023-04-03
  •  
  • 名胜 | 安徽·六尺巷
    名胜 | 安徽·六尺巷
    • 安徽桐城,是清代著名散文流派“桐城派”的发源地,更是西楚霸王项羽的大谋士范增、“桐城派三祖”之一的姚鼐、甘肃布政使汪志伊等历史名人的故乡。不过,许多人对桐城最初的了解还是来自大名鼎鼎的六尺巷。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来到六尺巷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高大的石牌坊。石牌坊右边是一个小院落,门庭为徽派建筑,灰砖、青瓦、白墙,透着徽派建筑的美学
    • 钱国宏 2023-04-03
  •  
  • 中华文化 | 物极必反 When Reaching an Extreme, Things Are Bound to Revert to Their Opposites
    中华文化 | 物极必反  When Reaching an Extreme, Things Are Bound to Revert to Their Opposites
    • 物极必反When Reaching an Extreme, Things Are Bound to Revert to Their Opposites事物到达某一极端必然会向其反面转化。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事物的属性或状态总会在一定情况下向与自身相反的对立面转化。北宋的程颐(1033—1107)则对这一事物变化的规则作出了更细致的描述,提出了“物极必反”之说。“物极必反”揭示的是事物在属性或状态上发展到极端时的变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3-04-02
  •  
 «上一页   1   2   …   9   10   11   12   13   …   32   33   下一页»   共645条/33页 
 
按分类浏览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