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人文历史
  • 中华文化 | 燕乐 Banquet Music
    中华文化 | 燕乐 Banquet Music
    • 燕乐Banquet Music原指天子及诸侯举行祭祀、宴享活动时所用的音乐,隋唐以后专指供宫廷宴享、娱乐用的各种俗乐。燕,通“宴”。“燕乐”最早见于《周礼》,它一般采自民间及周边少数民族的音乐,其特点是有歌有舞。可以说,杂用外族乐舞是“燕乐”起始就有的特色。隋唐时期,随着外来音乐大量传入中国,在汉族及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基础上,广泛吸收外来音乐,形成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3-08-18
  •  
  • 中华文化 | 文化 Wenhua (Cultural Education)
    中华文化 | 文化 Wenhua (Cultural Education)
    • 文化Wenhua (Cultural Education)文治教化,即以礼乐、法度等教化民众。是“人文化成”的略语。本指根据社会实际状况,用合于“人文”的基本精神和原则教化民众,引导民众向善,以达成良好的社会治理状态,最终实现既有差等又有调和的社会秩序。在中国传统语境中,多与“武功”(指运用强力甚至暴力手段实现社会治理)相对,是儒家倡导的治理国家的主要方法。近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3-08-17
  •  
  • 中华文化 | 效验 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中华文化 | 效验 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 效验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实效和验证。王充(27—97?)特别重视“效验”。王充认为,举出实效和验证是判断言论是非的唯一方法或标准。人的认识是否正确,不能凭说空话或聪明才智来判断,必须通过“效验”来证明。王充对言论是非的“效验”,并不只是依赖于感觉经验,还需要理性思维对感觉经验进行加工推理,从而获得正确的认识。This term means testing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3-08-16
  •  
  • 中华文化 | 童心 Childlike Heart
    中华文化 | 童心  Childlike Heart
    • 童心Childlike Heart指人的自然本性,即尚未受到后天教化熏染的纯真坦白的赤子之心。“童心”是晚明思想家李贽(1527—1602)针对理学家虚伪矫情的文风以及复古派崇尚模拟的流弊而提出的文艺创作观念,这一术语主要用于古代文艺创作理论。李贽的“童心说”强调一切好文章均是童心的产物,只有以童心作文,以自然本心为文,才能冲破儒家“发乎情,止乎礼义”的桎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3-08-15
  •  
  • 中华文化 | 万物一体 All Things Are One
    中华文化 | 万物一体 All Things Are One
    • 万物一体All Things Are One人与万物是一个整体。古人认为,人与万物都是天地生成的,虽然有类别之分,但终究遵循同一根本原理,有着根本的共通性或一致性,就像一个人身体的各个部分一样;人对此须予体认,方不失为万物之灵。宋明儒者以此重新诠释“仁”的概念,今人又由此开掘生态文明的思想。这一思想和“民胞物与”一样,超越了人类本位的思维局限,达到了人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3-08-14
  •  
  • 中华文化 | 玄默之表 Being Quiet and Reticent
    中华文化 | 玄默之表 Being Quiet and Reticent
    • 玄默之表Being Quiet and Reticent指清静无为、沉默寡言的外表。它多是长期专注于探索高深、玄远、新奇问题的人所特有的神态、行为方式等。在南朝刘勰(465?—520?或532?)的《文心雕龙·隐秀》中,它特指蕴含深远意义、深沉情感而又平淡朴实的文字,或指于平淡朴实的文字中蕴含不同寻常的思想感情的风格。后来由此演变为一种类似于西方文论中“冰山原则”“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3-08-09
  •  
  • 中华文化 | 心本自乐 Joy Is Original of Man's Heart and Mind
    中华文化 | 心本自乐 Joy Is Original of Man's Heart and Mind
    • 心本自乐Joy Is Original of Man's Heart and Mind人心本就是快乐的。这是王阳明(1472—1529)的弟子、泰州学派创立者王艮(1483—1541)提出的观点。它是对王阳明“乐是心之本体”观念的继承。王艮认为人生下来就是快乐的,而很多人之所以不快乐,就是因为这个真乐本体被一己私欲所蒙蔽,而要破除这种束缚,就要用自己内心的良知来觉照私欲,通过致良知可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3-08-06
  •  
  • 中华文化 | 善胜兵者,先自修理 Success in War Requires Good Organization
    中华文化 | 善胜兵者,先自修理  Success in War Requires Good Organization
    • 善胜兵者,先自修理Success in War Requires Good Organization善于打胜仗的人,须先做好自身的整治。战争的胜败,表现在战场之上,但决定胜败的因素往往在战场之外。作为高层的军事领导者,首先要从战略层面考虑如何克敌制胜。政治清明,百姓拥护,战争才会得到很好的后援;治军严整,军令畅通,军队才会有战力。这样才可保障自己先立于不败之地,进而战胜敌人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3-08-05
  •  
  • 中华文化 | 素朴 The Natural State
    中华文化 | 素朴  The Natural State
    • 素朴The Natural State质朴。“素”本义为未染色的丝帛,“朴”本义为未经加工的木材。古人引申其义,以“素朴”来指称人与事物天生自然的本性或状态。“素朴”是与后天的作为或干预相对的。以道家为代表,主张为政者应以无为的方式保护百姓的“素朴”状态,避免对百姓施加过度的干预。但也有学派认为,人和事物天生的材质必须经过后天的加工才能成就其功用。The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3-08-04
  •  
  • 中华文化 | 气盛言宜 Virtue and Knowledge Produce Good Writing
    中华文化 | 气盛言宜 Virtue and Knowledge Produce Good Writing
    • 气盛言宜Virtue and Knowledge Produce Good Writing作者德行、学养深厚,作品的内容自然就充实而有气势,语言表达也就能够做到合宜。“气”兼文章精神气质与作者人格境界而言,“言宜”则是指文辞能够达意而且声韵和谐。出自韩愈(768—824)《答李翊书》。韩愈志在“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认为“气”与“言”二者不可分割,其内在逻辑是:作者德行、学养深厚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3-08-03
  •  
  • 中华文化 | 兵之所以强者,民也
    中华文化 | 兵之所以强者,民也
    • 兵之所以强者,民也The Military Is Strong Because It Enjoys Popular Support军队强大的根源在于民众。中华先哲早有兵民一体、军政一体的大军事观,而不以单纯、片面的军事观点衡量军队的战斗力。这是符合实际的,因为民众是军队的兵源,也是战争所需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的来源;民力与军力、民心与军心、民气与士气等是相通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这是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3-08-02
  •  
  • 不只是快乐:“村超”给中国西南小城带来了什么?
    不只是快乐:“村超”给中国西南小城带来了什么?
    • 7月15日,人们在观看贵州“村超”足球赛(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新华社贵阳7月27日电 作为一名个体工商户,39岁的杨林日常朋友圈比较窄。今年5月以来,爱好踢足球的他,代表贵州省榕江县忠诚村足球队参加“村超”比赛,才结识了更多球友。“球场上激烈对抗在所难免。但通过足球能拉近各球队之间的距离,友谊和欢乐在彼此之间不断地传递。”杨林说。
    • 骆飞 周文其 解文韬 2023-07-30
  •  
  • 中华文化 | 仁人志士 A Person with Compassion, Integrity and Resolve
    中华文化 | 仁人志士 A Person with Compassion, Integrity and Resolve
    • 仁人志士A Person with Compassion, Integrity and Resolve有仁爱之心又有高尚节操、坚强意志的人。“仁人”指有仁爱之心、有德行的人,“志士”指有远大志向、坚强意志和高尚节操的人。也说“志士仁人”。多泛指热爱国家、民族,为国为民出力的人。他们尊崇道义,为了正义事业而甘愿自我牺牲,为世人树立了行为典范、精神表率,为后人所景仰。Renren(仁人) mean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3-07-30
  •  
  • 中华文化 | 六气 Six Forms of Qi (Vital Force)
    中华文化 | 六气 Six Forms of Qi (Vital Force)
    • 六气Six Forms ofQi(Vital Force)气的六种表现形态。“六气”一说最早见于《左传》。“气”是构成一切有形之物的基本材料,充盈流动于天地之间。“气”在运行变化中表现为六种不同的形态,即阴、阳、风、雨、晦(黑夜)、明(白昼),统称为“六气”。阴与阳、风与雨、晦与明,两两相对。在六者的相互作用中,生成了更为复杂多样的人与自然的现象。This term mea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3-07-29
  •  
  • 中华文化 | 己欲立而立人 While Seeking to Establish Oneself, One Strives Also to Establish Others
    中华文化 | 己欲立而立人  While Seeking to Establish Oneself, One Strives Also to Establish Others
    • 己欲立而立人While Seeking to Establish Oneself, One Strives Also to Establish Others自己想要立身而使他人也能立身。“己欲立而立人”一说的完整表达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该说由孔子(前551—前479)提出,是儒家所主张的“恕”道的一种表现。按照“恕”道的要求,人们应以自身的感受与意愿去理解、体贴他人,做到推己及人。从喜好与追求的方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3-07-26
  •  
  • 中华文化 | 律诗 Lvshi (Regulated Verse; Rhythmic Poetry)
    中华文化 | 律诗  Lvshi (Regulated Verse; Rhythmic Poetry)
    • 律诗Lvshi(Regulated Verse; Rhythmic Poetry)诗体名称。有广狭二义:广义的律诗就是格律诗,指讲求格律、有严谨形式要求的诗歌;狭义的律诗则指五言、七言绝句之外的格律诗,包括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排律、七言排律等。上古时代的诗歌韵律是自然形成的,没有严格的规范。南朝时出现了永明体,又称“新体”,开始讲求用韵规范。初唐时,经过文人的创作探索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3-07-25
  •  
  • 中华文化 | 群而不党 Be Sociable but Never Form a Clique
    中华文化 | 群而不党 Be Sociable but Never Form a Clique
    • 群而不党Be Sociable but Never Form a Clique与众人合群但不结私党,多指以道义与众人结交而不结党营私。“群” 指众人、大多数人,引申指合群,即站在大多数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谋求公共利益;“不党”指不搞小宗派、小圈子,即不为私情、私利而结成小集团。其义与“比而不党”相通。它指示人们要秉持公心,成为有益于天下的人;它是掌握权力而肩负社会治理责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3-07-23
  •  
  • 中华文化 | 绝句 Jueju (Quatrain)
    中华文化 | 绝句 Jueju (Quatrain)
    • 绝句Jueju(Quatrain)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体式之一。如根据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五绝四句二十字,七绝四句二十八字。如根据格律来分,符合格律的称律绝,不符合格律的称古绝。五绝起源于汉代乐府和民间歌谣,七绝起源于魏晋时代的歌谣。南北朝时期乐府民歌的蓬勃生机鼓舞文人大量写作五言拟乐府,促进了绝句的发展,而且南朝文人创作的五绝、七绝开始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3-07-22
  •  
  • 中华文化 | 天下无生而贵者 No One in the World Is Born Noble
    中华文化  |  天下无生而贵者  No One in the World Is Born Noble
    • 天下无生而贵者No One in the World Is Born Noble天下没有生来就尊贵的人。这是儒家经典《礼记》提出的一个命题。这个命题的实质是为了培养王公贵族子弟的品德,即不要让他们因自己出身尊贵而骄傲;而要让他们有一个由低到高努力成长的过程,使其领会到尊贵的依据不在于出身,而在于德行。在古代中国历史语境中,这个命题亦有其积极的一面,即包含着对于出身决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3-07-21
  •  
  • 中华文化 | 地道 Way of Earth
    中华文化 | 地道  Way of Earth
    • 地道Way of Earth大地及地上万物存在与变化的法则。古人认为,天地万物是一体的,因此常将“地道”与“天道”“人道”并举。其中,“天道”“地道”构成了人伦秩序与人事所效法的准则。不过,古人对“地道”的理解不尽相同:其一,认为大地及地上的万物遵循着不同于“天道”的法则。其二,认为大地及地上的万物遵循着与“天道”相通的法则,但这一法则在天、地有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3-07-20
  •  
 «上一页   1   2   …   7   8   9   10   11   …   32   33   下一页»   共645条/33页 
 
按分类浏览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