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自然与地理 » 正文

物种故事 | 虎斑蝶:自带“虎气” 拒敌千里

发布日期:2022-09-22  来源:红河州学习平台  浏览次数:25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蝶舞云南位于中国·红河蝴蝶谷,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马鞍底乡三家寨村有一种神秘的“候蝶”,每年飞至该村越冬,多时数以万计,少时只有数只,当地人习惯称它们为“红蝴蝶”,学名为“虎斑蝶”。虎斑蝶是斑蝶属的一种,成虫虎斑蝶翅膀腹面为鲜橙色,翅脉和翅边缘为黑色,边缘有两行小白点,前翅端为黑褐色,翅端有大的黑色区,区内

蝶舞云南


位于中国·红河蝴蝶谷,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马鞍底乡三家寨村有一种神秘的“候蝶”,每年飞至该村越冬,多时数以万计,少时只有数只,当地人习惯称它们为“红蝴蝶”,学名为“虎斑蝶”。

虎斑蝶是斑蝶属的一种,成虫虎斑蝶翅膀腹面为鲜橙色,翅脉和翅边缘为黑色,边缘有两行小白点,前翅端为黑褐色,翅端有大的黑色区,区内有一条由5个相邻的白色棒状白斑组成的白色斜带,后翅外缘有2列白色小点。雄蝶的后翅有椭圆形香鳞袋。翅展约70毫米至80毫米。

虎斑蝶的卵近橄榄球形,底端平,表面有纵向脊,较细较浅。卵初产时为白色,直径0.86毫米至0.96毫米,高1.14毫米至1.28毫米。

幼虫5龄。初龄期头壳为黑色,体表光滑,呈白色、半透明状;2龄至5龄期体表为棕黑色,散布白色斑点。在中胸、第2腹节和第8腹节背面各生着1对黑色长肉刺,刺基部呈暗红色。

雄性虎斑蝶经常伏于吊裙草上吸食汁液,以制造吸引异性的香气。幼虫则以有毒的天星藤为食料,将毒素积聚在体内。它们身上鲜艳的颜色和明显的黑白色条纹,是用来警告捕猎者它们是有毒的。

虎斑蝶常见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在我国,虎斑蝶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台湾、海南、四川、香港、云南等地。

虎斑蝶还有很多未解之谜,比如红河蝴蝶谷的虎斑蝶从何而来,又飞向何处?气温或者风向是否会影响蝴蝶的行为?它们夜晚总是聚集在一起,是抱团防寒,还是抵御天敌?这些问题,仍待解答……

统筹:唐莉娜 赵玮

策划:和晓 张玉琴 许茹芸

海报设计:张艳萍

审核:刘家柱 杨镇文

配音:李尚潇

音频制作:杨云逸

文案:王英

供图:李玉辉 杨镇文

来源:云南学习平台 红河州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宋晰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