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 motivation
定义: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学科:心理学_认知与心理学
相关名词:心理发展认知 自我效能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延伸阅读】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比如学习、工作、运动等等,都要先有动机才能开始行动。
动机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内在动机——因为自己感到快乐、有趣而自发行动;一类是外部动机——为了获得某种回报或是避免惩罚而行动。在现实生活中,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往往交织在一起。
对于激发动机来说,胡萝卜(奖励)和大棒(惩罚),到底哪种更有效呢?早在1925年就有研究发现:表扬的效果要比批评的效果更好、更持久。此后,更多的研究也证实了惩罚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一是惩罚会使消极行动减少,但并不会使积极行动增加;二是惩罚只在短时间内有效,一旦被人习惯后就会失去作用;三是惩罚会使人产生焦虑、害怕等情绪,可能导致消沉萎靡。近年还有一些研究指出,体罚、谩骂等可能会给儿童的大脑带来负面影响。
另有一些研究指出,夸奖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受到表扬,有时会令人感到满足,因而就此止步;有时会令人沉溺其中,以获得表扬为目标而迷失了本来的方向;有时只是做了简单的小事却被夸上天,反而让人觉得自己受到轻视,心里并不舒服。所以在夸奖时,要将对方做到了什么,哪里做得好等具体地说出来,热情而客观地评价对方的才能与努力,才会有好的效果。有时候,在夸奖的同时又指出存在的不足,可以使对方的动机进一步高涨。
如果本身存在内在动机,再给予报酬作为奖励,是否会使动机进一步高涨呢?研究发现,将取得报酬作为目的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可能会诱发偷懒、作弊等不当行为,并使人倾向于只完成分内之事,不会进一步努力。如果将已有的报酬取消或减少,则会使人的动机消退。作为一种外在动机,报酬本身能有效地激发人的干劲,但也有许多必须谨慎处理的问题。
设定目标也能帮助我们提高干劲。研究表明,设定的目标越小、越具体,就越能激发内在动机,提高达成目标的概率。这种小而具体的目标称为中心目标,而与之相对的远大而模糊的目标则称为边缘目标。边缘目标能够指明行动的最终目的与大方向,同样很重要,但仅从激发动机的角度来看,边缘目标还是远不及中心目标的。
责任编辑:张鹏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