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地方资讯 » 正文

立足区域特色做强土特产

发布日期:2023-05-18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景芝  浏览次数:8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地方的土特产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如何基于一方水土,在突出地域特色的基础上落实好产业帮扶政策,把土特产做强?当前,我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特色产业规模逐步壮大。不过,总体来看,我国区域特色农业还存在着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等问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仍不强、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地方的土特产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如何基于一方水土,在突出地域特色的基础上落实好产业帮扶政策,把土特产做强?

当前,我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特色产业规模逐步壮大。不过,总体来看,我国区域特色农业还存在着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等问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仍不强、规模效益不显著、经济效益不突出、带动作用不明显等特征较凸显,亟待从“土”“特”“产”这三个方面做足文章,走好区域特色农业发展升级之路。

其一,把握好“三新”,做足“土”的文章。要善于细致分析“新”的市场环境,在变化中谋发展,有序开发本土资源。要创造“新”的技术条件,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机械化和智能化水平,将独特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特色现代农业。要用好“新”的营销手段,以差异化、特色化为核心发展目标,注重开发农业产业新功能、农村生态新价值,培育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休闲旅游业。“土”讲的是基于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将优质农产品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和产业优势,实现从本土资源到区域特色产业的“蜕变”,遵循的是市场法则。这就要求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时刻把握市场新形势新变化,打开视野以用好当地资源。

其二,跳出本地看本地,做足“特”的文章。“特”讲的是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近年来我国出现的蔬菜等农产品滞销事件,是区域特色农业发展面临的瓶颈。破解之道在于眼光不应局限于本地,应增强大局观。跳出本地看周边,既要配套、关联发展,又要差异化、错位竞争,切忌“一哄而上”又“一哄而散”;跳出区域看全国,在市场细化中争得一席之地,打造一批为广大消费者所认可、能形成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村、专业镇。还要跳出中国看世界,在深入了解各国资源、技术、产业、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沿“一带一路”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构建区域特色农业对外全产业链条体系。

其三,走产业聚集之路,做足“产”的文章。“产”讲的是真正建成产业、形成集群。区域特色农业呈现出的整体性、动态性和多层次性显著特征,决定了其高质量发展必须走产业聚集之路。要增强农业园区载体功能,引导龙头企业担任“链主”,畅通产业链上下游衔接。要构建全产业链数字化新生态,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藏等,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要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把农产品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

责任编辑:解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