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人物事迹 » 正文

杨双牛:40年深耕,石头缝里长出亿元产业

发布日期:2025-05-18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孟涛 连永亮  浏览次数:1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初夏的太行山谷,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侯家庄乡岗底村的果农正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展施肥、疏果、套袋等工作。岗底村党总支书记71岁的杨双牛踩着晨露走进新建的高标准苹果种植园,从缀满花苞的苹果枝下走过。这个曾经靠山吃不上山、靠地吃不饱肚子的小山村,如今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4.6万元。杨双牛很欣慰。村民杨增林对记者说,乡亲们把日子过成了歌儿,多亏了“


初夏的太行山谷,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侯家庄乡岗底村的果农正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展施肥、疏果、套袋等工作。岗底村党总支书记71岁的杨双牛踩着晨露走进新建的高标准苹果种植园,从缀满花苞的苹果枝下走过。这个曾经靠山吃不上山、靠地吃不饱肚子的小山村,如今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4.6万元。杨双牛很欣慰。

村民杨增林对记者说,乡亲们把日子过成了歌儿,多亏了“拓荒牛”杨书记。多年来,他带领大家完成了岗底村实现蜕变的“三个梦想”,让村民过上了好日子。

杨双牛(右)进行苹果技术培训。(内丘县委组织部供图)

第一个梦想:家家成为“万元户”

20世纪80年代初,杨双牛在成为岗底“当家人”之前经营着贸易货栈,是村民羡慕的“万元户”。1984年,他当选岗底村党支部书记。念着“甘蔗不能两头甜”,他关掉自己的贸易货栈,一心想让村民家家成为“万元户”。岗底那时穷得掉渣,全村162户,406口人,人均19亩山、半分田。杨双牛明白,靠地吃不饱肚子是因为地少,靠山吃不上山是因为山荒。然而,治山不同于种地,它要打眼、放炮、治水,一家一户干不了,必须靠集体的力量。

从1985年开始,在杨双牛和村“两委”的带领下,将分包到户的山场统一收回,由村民集体治理,实行“五统一分”(统一设计规划、统一组织施工、统一组织服务、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检查验收,分户承包经营)。10年苦战,村民投义务工40万个,动土石210万立方米,修地上小水库4座、地下水库1座,拦水坝2500米,栽种果树10万株,治理了8000亩荒山。

山场得到治理,村里又确定了“五分一统”(分户专业承包、分散经营管理、分类技术指导、分清权利责任、分级独立核算、统一品牌销售)管山、管树“统分”结合的管理体制,实现了山场有效的治理和管理,兑现了“收荒山放绿山”的承诺。昔日的荒山披绿,累累果实挂满枝头。

杨双牛带领岗底人奋战12年,成功地把荒山变成了“金山”。1997年,岗底家家成为“万元户”的梦想成真。

第二个梦想:人均年收入一万元

第一个梦想成真,杨双牛捧出了一个更大的梦想——村民人均年收入一万元。

要实现这一梦想,就意味着每户年收入增加三倍。这个时候,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来到岗底科教扶贫,送来了科技的“金扁担”。

杨双牛遵循“农村要想富,专家加支部”理念,把李保国当成“财神”李保国也把岗底当成家,一住就是20年。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李保国根据岗底村的海拔和土壤特点,在红富士苹果树上好中选优、优中改良,培育出了富岗一、二、三号苹果,并把企业标准通俗化为老百姓能够接受的生产工序,以此为基础在全村落实优质苹果生产技术。岗底因此被媒体称为全国“第一个果农‘持证下田’的村庄”。

吃上“科技饭”的岗底果农,除了种好自己的果园,还行走在800里太行搞技术服务,一天能挣150元服务费。仅技术服务一项,全村果农年收入100多万元。

“金扁担”挑出了“金苹果”。富岗苹果获得99昆明世博会银奖、中国驰名商标等一系列荣誉苹果由论筐卖变论个卖,每年苹果还在树上就已有了主,其中最好的苹果卖到100元一个。

2010年,岗底的第二个梦想照进现实,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5万元。

第三个梦想:人均年收入4万元

第二个梦想实现后,杨双牛又萌生了第三个梦想——人均年收入4万元,这比第二个又增加了3倍。

“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高,我们的奋斗目标也必须跟上。”杨双牛说,这就要求把好苹果卖上好价钱。首先,让苹果品质更高,严格按128道苹果标准生产工序,一道都不能少。村里投资100万元安装了苹果安全追溯系统,为每个苹果打造“电子简历”,实现全程绿色监控。同时,投资5000万元建起万吨气调苹果保鲜库,全程冷链销售,保证消费者一年四季吃到新鲜苹果。

在杨双牛的坚持下,岗底苹果一直走品牌化经营之路,创立的“富岗苹果”这个“响当当”的招牌,走专营直销的路子,在北京、石家庄、邯郸等地自设专卖店,所有富岗苹果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并把专卖店开到了互联网平台。

十年磨一剑。2024年,杨双牛带领群众超额实现了他第三个梦想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4.6万元,全村苹果产业年产值突破1.5亿元。

风过果园,吹动老书记花白的头发,他圆这三个梦想圆了将近四十年。如今的岗底村富了,80%以上土地被果树覆盖,家家盖起了小洋楼、购买了小轿车,村民们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2025年,我们将继续做大做强苹果产业,把村民人均年收入提升至5万元以上,培育持证果匠超200名,让‘太行福果’香飘国内外。”杨双牛说。(乡村干部报记者孟涛 通讯员连永亮)

责任编辑:俞玺勍 车婧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