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人物事迹 » 正文

陶占富:治沙尖兵 致富能手

发布日期:2025-07-10  来源:内蒙古学习平台  作者:吕志敏 毕乐陶 刘紫竹  浏览次数:1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从一名普通的农民到技艺精湛的林果专家,从治沙尖兵到致富能手,陶占富一手抓生态,一手抓产业,引领120余户果农实现人均增收1.2万元。他以林为卷,以果为笔,勾勒出一幅幅生态与经济并茂的生动画卷。“这树枝是四期花了,这个已经坐上了,这个刚要落……”见到陶占富的时候,他正指导果农高国有做好当前果树疏花工作,提高果树抵抗力,提升鸡心果的产量和质量。

从一名普通的农民到技艺精湛的林果专家,从治沙尖兵到致富能手,陶占富一手抓生态,一手抓产业,引领120余户果农实现人均增收1.2万元。他以林为卷,以果为笔,勾勒出一幅幅生态与经济并茂的生动画卷。

“这树枝是四期花了,这个已经坐上了,这个刚要落……”

见到陶占富的时候,他正指导果农高国有做好当前果树疏花工作,提高果树抵抗力,提升鸡心果的产量和质量。他边讲解边示范,说起陶占富随时随地“把脉问诊”,身边的果农都会赞不绝口。

“我们果农有任何林果方面的问题请教陶会长,他都会耐心解答。在他的带领下,我们的果品质量更好了。果农的日子也是蒸蒸日上。”果农高国有感激地说。

1993年,18岁的陶占富辍学回家,青春年少的他,铆着一股劲儿想做出一番事业来。

“那时候的沙尘暴肆虐,黄沙满天,当时为了防沙治沙,提出了建设万亩苹果梨基地这个计划,我是第一批响应号召和计划的农民之一,政府把我们十几个人派到山东栖霞,学习果树栽培技术,近一年时间的学习,我把果树的种植过程基本掌握了。”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果树协会会长陶占富说。

培训归来后,陶占富在自家承包的荒沼地栽上了苹果梨、沙果等果树品种。从春季的果树修剪、刻芽除萌、人工授粉、疏花疏果,夏季的复剪、摘心、病虫防治,再到秋季的拉枝开角、果品分级,陶占富一边在果园里实践,一边查阅科技书籍,向吉林、辽宁等地的果树专家请教。为了增加收入,陶占富还在林间种上了蔬菜和豆类,收入十分可观。

“附近的农民看到可观的收入也纷纷栽起了果树,在增加收益的同时,也起到了防风治沙的作用。当时我们的果园收入一部分是果品的收入,另一部分就是行间种植经济作物的收入,与单一种植玉米相比,真正实现了一亩园十亩田的效益。”陶占富说。

陶占富正在给果树疏花。(摄影:吕志敏)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011年,陶占富牵头成立盛隆果树合作社,创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修剪、嫁接、采摘、装卸等服务队。一个个生机勃勃的果园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我们把一家一户十亩八亩的果园整合起来,大家抱团取暖,我们的果园面积2000多亩,果品产量400多万斤,我们跟客商有了议价权,提高了果品的价格,从而增加了我们成员的收入。”陶占富说。

“没有品牌就没有出路。”陶占富带领团队创建品牌,建成高标准示范基地,突破技术瓶颈,打破销售壁垒,做好新品种培育、新技术推广,建设“智慧果园”示范项目。通过引入物联网监测、无人机巡检等前沿技术,实现果品生产全流程可追溯,为林果产业标准化、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陶占富正给苗木培土。(摄影:吕志敏)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陶占富用实际行动深刻诠释新时代农民的奋斗精神。他先后获得“国家乡土专家”“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自治区劳动模范”等30余项荣誉。他带领的团队——开鲁县盛隆果树新品种培育创业人才团队也多次获得国家和自治区科技创新奖项。然而,在他心中,最引以为傲的并非这些荣誉,而是成功带领120余户乡亲过上“四季有果、腰包鼓鼓”的富足生活。

未来,陶占富希望推动“果树+文旅”深度融合,精心打造“花果飘香”生态旅游线路,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也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陶占富正在学习理论知识。(摄影:吕志敏)

陶占富表示,未来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将鸡心果加工成鸡心果酒,从而大大提高果品附加值,增加收入。此外,合作社培育、发展绿化苗木和花卉,可供广大顾客观赏、旅游打卡,让合作社成员和广大果农增加收入的同时,也助力了乡村振兴。

作者单位:开鲁县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阴文娟 张博 包通拉嘎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