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论坛 » 动态趋势 » 正文

重精细 补短板 推动吉林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

发布日期:2025-05-20  来源:吉林新长征  作者:李冬艳  浏览次数:10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农产品加工业在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引擎,引领全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吉林发展的深谋远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吉林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绘就新图景的指引,弥补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加工业发展短板弱项,推动吉林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


农产品加工业在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引擎,引领全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吉林发展的深谋远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吉林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绘就新图景的指引,弥补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加工业发展短板弱项,推动吉林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农业强省建设,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具有重要意义。

一、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优势及短板

规模优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态势良好。全省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突破3000亿元,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达到3100余户,其中规上企业1200余户;玉米、长白山人参、吉林梅花鹿加工水平全国领先。全省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超过600户,平均每个县(市)10户;其中国家级54户,实现重点产粮大县全覆盖;市(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超过1500户,平均每个乡镇2.5户,实现重点产业强镇全覆盖。

质量优势:农产品品牌建设成效显现。吉林省品牌建设成果丰硕,打造吉林大米、吉林鲜食玉米、吉林杂粮杂豆、长白山人参、长白山食用菌以及吉林优质畜产品、吉林梅花鹿等七大“吉字号”区域公用品牌。认定了10个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37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84个市(州)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02个县(市、区)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累计培育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等700余个。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柳河大米、延边黄牛、双阳梅花鹿入选农业农村部2024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名单;抚松人参、吉林长白山黑木耳、九台贡米等农产品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24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名单。长白山人参、梅河大米、榆树大米、双阳梅花鹿等4个区域公用品牌被中国农交会授予“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

政策优势:持续强调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吉政办发【2024】12号《关于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旨在聚焦农产品加工产业培育,实现县级财政增收,破解“高产穷县”困境。政策指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利用5年至10年时间,推动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产值接近万亿级规模,加快推动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鼓励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集群优势:农产品加工业是十大产业集群建设最关键环节。吉林省农业十大产业集群布局全省东中西不同县(市、区),涉及全省所有农业主导产业。玉米水稻、杂粮杂豆、生猪、肉牛肉羊、禽蛋、乳品、人参(中药材)、梅花鹿、果蔬、林下及林特十大产业集群建设在扎实推进过程中,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引领作用,打造成优势产业集群,有效提升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

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优势突出,但也同时存在短板弱项:一是资源要素瓶颈依然突出。资金、技术、人才向农产品加工业流动仍有诸多障碍,资金稳定投入机制尚未建立,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尚不完善,社会资本下乡动力不足。乡村网络、通信、物流等设施薄弱。二是发展方式较为粗放。创新能力总体不强,外延扩张特征明显。目前,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于发达国家近20个百分点。三是产业链条延伸不充分。第一产业向后端延伸不够,第二产业向两端拓展不足,第三产业向高端开发滞后,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小而散、小而低、小而弱问题突出,农产品加工业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四是农产品初加工产品多,精细加工少,利税低,对县市经济发展贡献不突出。

二、重精细、补短板,推动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

重精细,加快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精”是指农产品精深加工。“细”是指食品细加工。通过做活“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文章,强化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食品细加工业健康快速发展,这是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发展的潜力和后劲所在。

补短板,促进全产业链增值增效。延伸产业链。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前端延伸带动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原料基地,向后端延伸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建设物流营销和服务网络。优化供应链。推动农产品流通业转型升级,改造提升传统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培育发展网络化、智能化市场,发展新电商。完善利益链。推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改造,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值增效。

慎评估,掌控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水平。成立评估课题组,对60个县(市、区)省级农产品加工业龙头企业进行评估,摸清家底,做到对未来发展有的放矢。同时,组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的调研团队,联合统计局,按照统计学方式方法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定期公布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数据,改变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没有统计数据的现状。

强设计,指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省级层面成立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专班,全程指导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做好农产品加工业精深加工业和食品细加工业五年发展规划,按照建设现代化大农业、保障粮食安全的发展思想,明确未来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目标,确定重点工作任务和重点工程,指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方向。

出政策,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在现有支持农产品加工业政策的基础上,出台带有资金支持的推进引导政策,在产业发展基金、贷款贴息、建设用地指标、出让金优惠、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优惠等方面继续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全产业链发展、精深加工发展、精细化发展、产业园区发展。

明主体,继续培育规上企业做大做强。明确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主体,强化县(市、区)政府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企业建设及招商引资中的作用。同时强化内培,支持有发展前途的中小微企业强化科技研发、加强品牌建设,通过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带动十大产业集群发展,促进农业强省建设。

续招商,强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后劲。在支持全省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做精的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根据吉林省农产品资源禀赋,确定玉米、大豆、水稻、乳制品、肉类、食用菌、森林食品以及中药材产业的重点支持方向,向外界公布。招入一批像牧原集团、白城梅花这样的企业,消化当地农产品,带动就业,增加利税,助力吉林振兴。

(作者系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雷博 赵鹏 姜姝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