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微熹,王家大湖蒸腾的水汽还未散尽,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狮子口镇景阳岗村的稻虾田已泛起粼粼波光。村党总支书记覃大伟穿梭在田间小路上,查看连片稻虾田里水草的长势。
“眼下最要紧的是控草高、保水质,这水草可是小龙虾的‘绿空调’。”他说,5年前的景阳岗村,户均耕地不足10亩,却分散在五六处地方,邻里间因一寸田埂界线发生争执是常有的事。
稻虾田
加之历史遗留的低价承包问题,让这个毗邻王家大湖的村子一度背上了“穷窝、虫窝、水窝”和“软弱涣散村”的沉重标签。
为了撕掉这个标签,2020年,景阳岗村党总支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探索推广“三块田”改革,即承包权不变、经营权连片,将全村土地划分为自种田、待转田和流转田三类。
然而,改革之初并非一帆风顺,村民们顾虑重重——
“土地是命根子,流转后收不回咋办?”
“租金能准时到手吗?”
面对质疑,景阳岗村党总支迎难而上,深入田间地头、挨家挨户做工作,前后召开20多次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托、调、并、转”分类集并流转田、待转田和自种田。同时,全面清理核实集体“三资”,并全部录入智慧服务系统,实现农村产权线上交易。此外,通过土地翻耕、施加有机肥、修建排灌管网及智能灌溉,低湖田被改造为高产田。
如今,景阳岗村1676块零散小田被整理成113块大田,虾稻种植面积已达3560亩,农光互补820亩。
土地平整连片了,大型农机开进来了,一些市场主体也嗅到了商机,纷纷进驻——
荆州汇农水产有限责任公司看准村里千亩龙虾基地的原料和地理优势,果断将加工厂落户村头。每到龙虾旺季,近200名村民都能实现“家门口”上班,3个月就能挣到往年务农全年的收入。负责人张海明说,企业每年支付3万元劳务居间费用充实村集体收入,实实在在为乡亲谋福利。
村民在荆州汇农水产有限责任公司制作虾球
2020年,盛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付上坤一口气签下1800亩虾稻田流转协议,在本村聘请长期工14个,每人收入7万元以上;小龙虾上市时节更是提供季节性短期岗位32个,让村民每年增收2万元。村集体也能通过居间服务,从合作社获得近20万元收入。
去年,公安县晨宇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周斌以每亩每年800元的租金承包了村里200多亩土地,村集体增收5万余元。
“我们村每年居间服务费创收70万元。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0万元。”覃大伟的话掷地有声。
村集体经济的腰包日渐厚实,“住得好”成了家家户户的新盼头。
去年,村里果断投入16万元引入生活垃圾专业清运,一条“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的清洁链条快速运转起来。
清走的是垃圾,留住的是风景。随着沟渠两岸千株水杉日渐成林,摇曳的枝影倒映在白墙黛瓦上,2022年3月,景阳岗村捧回了“湖北省生态村”的荣誉。白鹭掠过杉林的画面,从此成了村民手机里常存的骄傲。
乡贤助力家乡发展
“早晨刚反映路灯不亮,中午戴党徽的小伙子就扛着梯子来了。”村民毛善明看着新装的太阳能灯杆说,村里的退伍老兵可以领“光荣津贴”,孩子考上大学有奖励金,8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还能免费理发。
今年以来,景阳岗村构建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党员志愿者“三位一体”治理体系,设立村级综治中心,畅通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渠道,扎实推进“一组一月一小事”活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5起,解决民生问题29个,群众满意度100%。
当夕阳的余晖漫过杉树林,洒在村文化园的琉璃瓦上,覃大伟看着孩子们追逐嬉戏,不由得停下脚步:“土地还是那些土地,但日子是越过越有盼头了。”
作者单位:荆州市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朱佳敏 唐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