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无处安放的农作物秸秆,如今在科研人员手中变废为宝。浙江大学衢州“两院”生物基化学品研究所研发的秸秆基可降解地膜,正在田间地头展现绿色新用途。
“秸秆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可再生资源。”生物基化学品研究所所长李正龙介绍,以秸秆为原料制成的农用地膜,具备可降解特性,替代传统的聚烯烃地膜,可有效减少塑料制品对环境的污染。这种地膜成本约为每吨1万元,比市面上一般的可降解地膜价格低20%至30%,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目前,这款秸秆基可降解地膜已在云南等省份开展大田示范。生物基化学品研究所特聘副研究员王洪坤介绍,地膜两个月左右即可完全降解,但由于不同作物的生长习性以及地域的环境差异,团队还需对地膜的可降解性等性能作进一步调整,大规模推广仍需时日。
除了可降解地膜,团队还在探索秸秆的另一种用法,制备可再生航空燃油,为航空业“绿色飞行”提供零碳替代方案。李正龙带领团队历经多轮攻关,不仅大大减少了操作单元的数量,同时能量需求进一步减少,极大降低工艺固定成本和运行成本,并且得到的可再生航油收率高。目前,团队已经自主设计和搭建了中试放大装置,产物的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并稳定产出。下一步,团队将加速技术的产业化落地,让更多“秸秆航油”早日替代石化燃料,助推航空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从田间地头到蓝天白云,一根根秸秆正被赋予新的价值,在绿色低碳循环链条中延伸出更多可能。(记者王臻 赵艺璇)
责任编辑: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