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中国不仅学到了先进的农业知识和技术,还学到了使农业成为繁荣力量的创新和协作精神。”从陕西杨凌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学成归国的巴基斯坦学员沙迦说。
通过上合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合作,中国与巴基斯坦开展了一系列分享减贫经验、深化务实合作的实践和行动。巴基斯坦“千名农业人才赴华培训项目”就是其中之一。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对此表示高度评价,称农业部门是巴经济、粮食安全和农村生计的核心,该培训项目是助力巴农业部门实现更广泛现代化的战略举措。
今年7月,沙迦同其他290多名首批赴华培训的巴基斯坦农业人才结束在华学业,返回巴基斯坦并在各自从事领域开启工作实践。
学员阿里在巴基斯坦经营农场。他说,在巴基斯坦,农场缺水情况比较普遍,在华培训期间他看到中国农民用滴灌技术灌溉农作物的同时,还使用塑料薄膜覆盖耕地,不仅节水,还能防治病害并控制杂草,这对他来说十分新鲜。他打算在自己的农场也采用这项技术,并希望相关技术能在巴基斯坦得到广泛推广。
学员塔里克是一名农业研究人员。他说自己在中国大学的实验室里,学习到了凝胶电泳植物DNA提取技术等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中国人谦逊友善,耐心细致、毫无保留地向他们讲授相关技术。在与中国师生的日常接触中,大家相互尊重,让他切身感受到了中巴两国间那比山高比蜜甜的兄弟情义。
近年来,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广泛开展农业技术合作,助力各国农民减贫发展。陕西杨凌的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自2019年成立以来,已培训上合组织国家农业官员和技术人员2200余名,超4万人次在线参与相关农业技术课程和专题讲座的学习。
巴基斯坦首批学员在华培训期间,巴驻华大使哈什米曾赴杨凌基地看望学员。他对巴方学员说,你们在这里接受农业技术、气候适应性实践和现代农业系统的培训,获得的不仅有技术知识,还有改变巴基斯坦农业前景的工具。他勉励巴方学员,要用所学知识,为巴基斯坦农业打造一个智能、可持续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未来。
除邀请巴方农业人才来华培训外,中巴在农业人才培养合作领域还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索。双方共同搭建中巴农业生物资源多样性研究中心和中巴生物健康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平台,中方还与巴基斯坦拉瓦尔品第女子大学、巴基斯坦联邦乌尔都文学与科技大学、巴基斯坦斯瓦特大学等高校建立广泛联系,进一步拓展双边农业合作的受惠面。
8月22日,巴基斯坦“千名农业人才赴华培训”项目的第二批近300名学员启程赴华,夏巴兹在欢送仪式上表示,农业是巴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关乎未来发展繁荣,首批学员已学成归来,将在农业部门学以致用施展才华,希望第二批学员能够认真学习中国的先进技术,做巴中友谊的传播者和巴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者。(记者尤铭)
责任编辑:介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