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各地资讯 » 正文

福建三明大田:林改让青山变金山

发布日期:2025-09-18  来源:三明日报社 大田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陈渴 罗珍华 吴贵戊 姜光伟  浏览次数:8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白露过后,野生红菇价格持续走俏,市场热度不减。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东风农场盂坂自然村阔叶林下,村民们正忙着采摘红菇。盂坂村阔叶林覆盖率达92%,今年红菇干品产量可达1500余公斤,销售额450万元,户均分红近12万元,是2006年分散经营时的23倍。“共识、共护、共建、共治、共享、共赢”,盂坂村创新实践林下红菇“六共”发展模式,这组亮眼的数据为大田县深化

白露过后,野生红菇价格持续走俏,市场热度不减。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东风农场盂坂自然村阔叶林下,村民们正忙着采摘红菇。盂坂村阔叶林覆盖率达92%,今年红菇干品产量可达1500余公斤,销售额450万元,户均分红近12万元,是2006年分散经营时的23倍。

“共识、共护、共建、共治、共享、共赢”,盂坂村创新实践林下红菇“六共”发展模式,这组亮眼的数据为大田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写下生动注脚。

村民在挑选红菇。

共识

破“双赤字”困局 定改革方向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产权明晰,不仅唤醒了沉睡的群山,还激活了广阔的林下空间。

“以前红菇林没人管,村民、外人都来抢,一年少收上千公斤,树也快砍完了,真是‘山秃了,菇也没了’。”对此,村民刘晓燕记忆犹新。那时,红菇林因产权不清、管理无序陷入“生态与发展双赤字”,成为制约村民增收的拦路虎。

转机来自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推进。2008年“分林到户、确权颁证”,2023年“活权、用权、增效”,经过两轮林改,盂坂村确立“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核心方向,在不改变林地所有权和不将林地承包权、林木经营权物理分割到户的前提下,将集体山林资产折股量化到户,由村集体统一经营或引入合作社规模经营,凝聚起“护山才能富山”的全村共识。

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沉睡的资产被唤醒,实现从“静态配置”向“动态优化”升级,使森林资源转化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资本,打通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

共护

守生态底线 护红菇根基

靠山吃山,以砍树为生的日子,大家过怕了。这种方式不仅收入低微,还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现在,林下红菇让村民真正发现了树林里的“黄金”。

“现在谁也舍不得砍树,烤菇用的木炭都从外地买,这林子可是我们的‘绿色银行’。”盂坂村护林队队员苏顺灶说。

野生红菇对生长环境要求极为苛刻,仅能自然繁衍于阔叶林中湿润高温的腐殖层,无法人工栽培。为守护红菇生长的“根基”,村里组建专业护林队,每天沿固定路线巡护,杜绝竞采、盗采;制定“不采幼菇、大小分级”采收标准,避免破坏红菇菌丝而减产;定期开展林下清理、抚育补植,重点保护阔叶林。

如今,盂坂村阔叶林覆盖率从历史低点恢复至92%,森林蓄积量、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红菇年产量较改革前稳定增长,实现生态反哺产业的良性循环。

村民在采摘红菇。

共建

聚多方力量 强产业实力

“合作社把大家拧成了一股绳。”在八峰天然菌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苏光地看来,单家独户难成大事,更别提理想的经济效益。

2007年,依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盂坂村整合全村2600亩红菇林,成立专业合作社,变分散经营为规模发展,创新推出“332”轮换承包模式——3个村民小组分别管护3片林地、每2年轮换一次,既保证管护的连续性和积极性,又让每户村民都能参与产业的经营管理。

为解决红菇产业科技含量不高、经营管护不够科学等问题,大田县构建“专家驻点+院校合作+企业联动”体系,申报成立福建大田红菇科技小院,为红菇企业、村集体和林农科普红菇管护知识、开展技术服务、培养专家人才,并开展红菇原生境研究、保育扩繁技术攻关,推动红菇产业从自然采收向科学培育转型。

目前全县红菇扩繁面积达1.2万亩,产业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共治

建规范机制 促公平运行

财务清,人心聚。村民刘晓燕对红菇林经营管理的公平性赞不绝口:“所有交易都在合作社里公开,谁也搞不了‘暗箱操作’,我们放心。”

为杜绝改革前“私下交易、利益输送”问题,盂坂村推进“四清”建账——清资产(盘点村集体森林资源资产)、清资源(摸清红菇林的数量、现状并登记造册)、清合同(梳理历史红菇林承包、租赁、管护等合同)、清项目(红菇保育、采集、加工、销售等全流程台账管理),明晰林地所有权、承包权和林木经营权的归属。严格落实集体产权“应进必进、阳光交易”要求,红菇林经营管理、产品定价销售等环节均通过公开平台操作;推行“六统一”管理(统一山林管护、统一组织采菇、统一技术烘烤、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品牌包装、统一销售分红),让产业运行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共享

分改革红利 富全村百姓

不久前,村民郑奇才翻看分红账本,对今年的分红预期充满信心:“去年我家分了8万多元,今年红菇行情好,分红肯定少不了。”

改革后,盂坂村将集体山林资产折股量化到每位村民,按股分红,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三变改革目标,推动集体林权从“确权”向“活权、用权、增效”转变。

目前,村民人均增收3.6万元,红菇真正成为家家户户致富的“金元宝”。

小富带动共富。这一模式带动了大田县红菇产业发展,全县红菇产地从最初的10余个村扩展至180余个村,总面积达3.33万亩,年产量从当初的百来公斤增长到现在的超1万公斤,产值突破5000多万元,更多林农共享林下经济发展红利。

共赢

创多赢模式 作示范样板

如今的盂坂村,不仅生态优、百姓富,乡村也更和谐了。

抢采红菇引发的邻里纠纷没了,村民集体意识、合作精神显著增强;“仙峰”红菇品牌打响后,带动雷竹、芙蓉李、金线莲等林下经济发展,形成“一业兴、多业旺”的格局,实现了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多赢。

“盂坂村的‘六共’模式,核心是把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村民增收捆在一起,实现‘护山’与‘富山’的共赢。”大田县林业局林改办负责人范成垚表示,该模式为山区偏远村依托森林资源优势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作者单位:三明日报社 大田县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连小慧 康志辉 刘畅 王海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