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市场动态 » 正文

“丝路美食”加速走向中国餐桌

发布日期:2025-10-16  来源:新华社  作者:邹多为  浏览次数:1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新华社上海10月15日电 15日,中国海关总署与南非、白俄罗斯等10个国家签署15种次产品准入文件。从南非的核果到土耳其的海鲜,从伊朗的猕猴桃到乌兹别克斯坦的樱桃干,更多“远在天边”的美食沿着丝路变为“近在眼前”。当天,2025“一带一路”海关食品安全合作会议在上海举行,这是记者从会上获悉的。近年来,食品贸易成为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的新热

新华社上海10月15日电 15日,中国海关总署与南非、白俄罗斯等10个国家签署15种次产品准入文件。从南非的核果到土耳其的海鲜,从伊朗的猕猴桃到乌兹别克斯坦的樱桃干,更多“远在天边”的美食沿着丝路变为“近在眼前”。

当天,2025“一带一路”海关食品安全合作会议在上海举行,这是记者从会上获悉的。

近年来,食品贸易成为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的新热点。据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7.37万亿元,同比增长6.2%,占进出口总值的51.7%,比重提升了1.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贸易额达9152.4亿元,增长2.5%。

食品安全是跨越国界的民生话题,也是国际农业食品贸易的信任基石。海关总署署长孙梅君表示,“一带一路”海关食品安全合作机制自2023年建立以来取得多方面进展,比如新增进口农食产品在华注册企业42.8万家,简化了燕窝制品、加工水产品、冷冻水果等11类低风险产品的准入要求等,为深化相关国家间的交流合作和扩大经贸往来作出积极贡献。

“通过建立鲜活易腐食品绿色通道,如今泰国的榴莲13个小时便可运进中国超市,中国的冷水鲑鱼39个小时便可抵达印尼市场。”孙梅君说。

当前,“一带一路”合作正从“大写意”进入“工笔画”阶段,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项目统筹推进。

据海关总署副署长赵增连介绍,2023年建立机制以来,海关总署已与有关国家签署农食产品准入类合作文件197份。“此次会议,我们收获了一系列新硕果:包括通过《共促贸易便利 共享食品安全上海宣言》,上线运行‘丝路食安’信息平台,11个国家代表签署《‘一带一路’海关食品安全合作机制章程》,正式加入机制,至此机制成员国家达到18个。”

据介绍,本次会议以“深化国际合作机制 共促贸易安全便利”为主题,来自20余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驻华使领馆以及国际组织代表、国内相关部门负责人共100余人参会。(记者邹多为)

责任编辑:范广玲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