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资本在事实上代替了劳动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因此,在资本主义文明体系中,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关系日趋紧张、分裂,甚至对立,导致社会矛盾频发,环境问题突出。人的生存状况日益异化,人的存在价值日趋虚无化。人类文明陷入“文明每前进一步,不平等也同时前进一步。随着文明而产生的社会为自己所建立的一切机构,都转变为它们原来的目的的反面”之两难境地而无法自拔。随着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进程加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在通过经济全球扩张、意识形态渗透等方式,深刻影响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资本主义的内在紧张也在通过对外转移和输出的方式,不断引发世界性的环境危机、社会动荡。
社会主义现代文明和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本质区别不在于是否注重发展生产力,而在于是否以牺牲人自身的发展为代价来发展生产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现代文明进程的必然结果。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的现代文明建设摒弃思辨理性决定论的唯心主义哲学致思路径,始终立足于中国实际的实践需要,逐渐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功探索出了一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现代文明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依规治党、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百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砥砺前行,在世界的东方开创并成功走出了一条社会主义性质的人类崭新现代文明道路,极大地鼓舞了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探索自身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勇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于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的自觉运用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并不否定文明的人文价值意蕴,而且非常强调在社会生产生活中践行文明的人文价值意蕴,但是,它认为不能头足倒置地依赖抽象理性推动文明进步,而是强调把文明进步建立在社会实践基础之上。同时,文明实践的主体不是某个抽象的个人,也不是某种抽象的理性,而是处于社会关系中的、具有自觉维护社会利益之责任的具体的个人,因此文明进步的价值不是满足和鼓励个人无限膨胀的私欲,而是增进社会的共同利益,促进真正的社会共同体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包含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在内的五位一体的文明形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贯穿于上述五个方面的全过程,促进彼此相互影响、协调发展。在物质文明领域,坚持发展为了人民的理念,解决极端贫困问题,努力实现共同富裕。在政治文明领域,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推动民主和集中的统一,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精神文明领域,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持续提供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产品。在社会文明领域,不断化解社会矛盾,增进社会互信,积极建设社会事业。在生态文明领域,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积极建设美丽中国,推动可持续发展。坚持人民至上的基本价值,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相互协调,共同发展,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鲜明特点。
2019年4月,哈佛大学教授斯蒂芬·霍尔特曾在美国《外交政策》网站撰文,批评当今个别国家的单边主义傲慢心态严重,试图以自身为标准去改造世界,在国际交往中索求无度,且稍一不合心意就撂挑子,要么公然违反国际公约,退出国际组织,要么对别国极限施压、武力制裁。这类以自我为中心的无礼做法,实际上是“普世文明观”“文明优越论”“文明等级论”的错误思潮在作祟,它拒绝文明交流与对话,拒绝互利共赢,试图将自身利益凌驾于别国利益之上,对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繁荣构成了巨大威胁。
历史的基本经验是,开放带来繁荣,封闭导致落后。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不能唯我独尊、贬低其他文明,而是应该注重汲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取长补短,兼收并蓄,共同绘就人类文明美好画卷。当今中国正是在积极汲取人类一切先进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取得了综合国力的迅速跃升,开辟出了一条令世界瞩目的独特现代文明之路。
(原文刊载于《人民论坛》2021年12月上期,作者为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梁瑞/摘编
责任编辑:梁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