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法规 » 理论与实践 » 正文

稳链保供畅通物流“大动脉”

发布日期:2022-12-07  来源:法治日报  作者:荆林波  浏览次数:8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降低物流成本,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的政策着力点之一。在当前形势下,稳链保供已成为普遍共识,必须综合施策,协力推进,全面提高我国供应链管理水平,大力推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夯实物流产业基础,推进我国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物流业规模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位,截至2021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超过300万亿元,物流业总

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降低物流成本,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的政策着力点之一。在当前形势下,稳链保供已成为普遍共识,必须综合施策,协力推进,全面提高我国供应链管理水平,大力推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夯实物流产业基础,推进我国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物流业规模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位,截至2021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超过300万亿元,物流业总收入近12万亿元,物流市场主体超过600万,从业人员超过5000万人。尽管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较高,但我国物流企业盈利能力总体偏弱,大多数物流企业仍然处于粗放式规模扩张,供应链管理水平亟待提升。我国物流产业迫切需要提质增效,向精益化、全流程、灵活化、个性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变,充分适应产业升级换代,满足国民经济结构优化的需要,提升国家的综合竞争能力。

从物流产业的技术层面来讲,应密切关注采购经理指数,因势利导、精准施策。采购经理指数是宏观经济监测的重要指标,具体可以细分为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和服务业采购经理指数。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1月份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降至48.0%,连续两个月低于临界点,制造业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制造业生产、国内外市场需求以及服务业景气水平均有所回落。11月份部分地区受疫情影响较大,市场活跃度降低,服务业恢复有所放缓。

同时,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降至46.7%,部分调查企业反映受物流运输不畅和上下游企业生产活动受限等因素影响,供应商交货时间滞后、客户订单减少等情况有所增加。

对此,应加强交通物流网络运行监测分析,突出抓好重点物流枢纽疫情防控,科学精准实施货车通行管控措施。全力保障末端配送畅通。畅通各级应急运输保障电话,加强邮政快递应急站点、物资和人员储备,切实提高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针对货车司机、物流企业反映的层层加码、“一刀切”等过度通行管控问题,立即督促整改。

从国际视角来看,还应综合施策,加快国际物流网络建设,提高我国的供应链管理水平。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智慧物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推进“互联网+”发展战略,“互联网+”高效物流是其中一项主要内容。应持续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物流行业深度融合,使人享其行、物畅其流。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安装北斗导航动态监控系统的重型货车已超700万辆,物流业加速全流程“拥抱”互联网。

另一方面,还要加快“走出去”步伐,布局国际物流网络。目前,我国在国际海陆空物流方面不断拓展。截至2021年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4.9万列、运送货物443.2万标箱;我国与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航空运输协定,开通国际航线800多条;海外仓、境外合作区加快布局,2021年海外仓数量超过2000个,海外物流的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未来,我国在国际物流网络建设上仍然大有作为,在全球供应链综合管理方面有明显提升潜力。

《经济日报》(2022年12月6日 第5版)

责任编辑:刘思南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