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乡村振兴 » 正文

期待美育为乡村振兴带来更多精彩

发布日期:2023-08-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玉滑  浏览次数:1116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这个暑假,多所高校开展美育进乡村活动,为乡村孩子带去新的艺术体验和美的享受。还有的学校和机构同乡村孩子以美为媒,跨越山海集结,共创艺术作品。乡村美育,再一次进入大众视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的重要一环,美育是审美教育、情

这个暑假,多所高校开展美育进乡村活动,为乡村孩子带去新的艺术体验和美的享受。还有的学校和机构同乡村孩子以美为媒,跨越山海集结,共创艺术作品。乡村美育,再一次进入大众视野。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的重要一环,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以及培育向上向善道德素质的教育,在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育最核心的价值是让学生拥有体验美、欣赏美的能力。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社会向美向善、国家教育兴盛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学校美育取得历史性突破,各地各类学校积极建设美育课程、开展美育活动,在机制建设、师资培养、课程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具体到乡村美育,其对乡村儿童提升认知、拓展精神世界的价值和意义更是不容小觑。在全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当下,如何真正以美育促进乡村教育,是一个值得深切关注的重要课题。

乡村具有得天独厚的美育资源。源远流长的乡土文化,生态宜人的自然景观,乡村从来都不缺乏美的素材。青山远黛,袅袅炊烟,潺潺溪水,声声蝉鸣……乡村之美自古就令无数人如痴如醉、真心咏叹,大量描绘乡村之美的文艺作品千古流传,乡野间的一切,永远是乡村美育的源头活水。重视乡土资源的价值及利用,是发展乡村美育的应有之义。挖掘乡土历史文化资源,结合传统村落、文物古迹等,探索打造美育文化新空间;同时结合乡村生活实践,在日常生活中开展美育,让乡村儿童在日复一日中接受美的滋养和浸润。

身处乡村的人,可以用自己的视角和独特的审美,去发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乡村生活的充实美满、蓬勃兴旺的万千气象。用多层次的视角,去拍一棵自己喜欢的树,去画一朵自己喜欢的花;从艺术角度了解生活、自然,并从中开启关于自我和未来的思考;打破孩子们心中关于美的条条框框,让他们发现和感受到生活中多样的美好,当孩子们在本土资源中走进艺术的世界,领略到乡土艺术的魅力,从发现美到认识美、表达美,进而逐渐养成创造美的意识与能力,乡村美育就实现了春风化雨。

乡村承载着中国人精神与文化的根脉,中国传统文化深深根植于乡土中。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切实变为美育教学的资源,就地取材,挖掘本土优秀文化,开展乡村美育活动,可唤醒和加深学生对乡土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在育人的同时推动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可以“非遗进校园”等活动为牵引,创新设计美育课程,并将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融入艺术创作,让孩子们在对美的追寻中看到美丽乡村新面貌,切实感知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创造力,提升审美品位,不断增强自我认同感与价值实现感。

让美育真正扎根乡村,激发出乡村孩子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那些种在孩子们心中的美的种子,终会发芽、开花、结果,为乡村文化振兴带来更多精彩。

责任编辑:位中阁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