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创新发展 » 正文

广西柳州:一根竹子的现代蝶变

发布日期:2025-05-16  来源:广西学习平台  作者:王艳群 叶焱焱 张荣兴  浏览次数:18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5月13日,记者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安县融嘉工艺有限公司,扑面而来的是沁人心脾的竹子清香。车间里,工人们的指尖在竹篾间穿梭,沙沙的编织声与机器的嗡鸣交织,奏响一曲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独特乐章。竹灯笼、竹篱笆、竹衣架……在这里,一根根普通的竹子,在匠人的巧手中实现“七十二变”,成为畅销全球的精美工艺品。当下,“以竹代塑”正从理念走向现实


5月13日,记者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安县融嘉工艺有限公司,扑面而来的是沁人心脾的竹子清香。车间里,工人们的指尖在竹篾间穿梭,沙沙的编织声与机器的嗡鸣交织,奏响一曲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独特乐章。

竹灯笼、竹篱笆、竹衣架……在这里,一根根普通的竹子,在匠人的巧手中实现“七十二变”,成为畅销全球的精美工艺品。当下,“以竹代塑”正从理念走向现实,为竹产业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发展天地。

融安县竹子资源丰富,当地特色竹编技艺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发展。融嘉工艺公司于2019年1月开工建设,当年7月便顺利投产。生产线上,36岁的黄婷婷全神贯注,一根根竹篾在她指尖上下翻飞,不一会儿,一件精美的手工竹编制品便初具雏形。

黄婷婷从2023年入职该公司,经过2年的不断摸索,练就了一手绝活,并成为一名“全能手”。黄婷婷说:“以前做竹编就是拿到集市上卖,哪能想到现在能漂洋过海卖到国外去!公司离家只有500米,上班的同时还能兼顾家庭,每月能拿到四五千元的收入,订单多的时候还能更高。”

一根竹子要变成精美的产品,背后的工序大有讲究。车间一角,公司负责人林剑峰拿起一个竹制零部件,向记者展示其中的奥秘:“要让竹子弯翘到合适的角度,打孔后还不能影响质量,这都需要精准把控。”2024年,在柳州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引入了先进设备,不仅节省了人力和物料成本,产品质量也迈上了新台阶。

在展厅里,琳琅满目的竹制品让人目不暇接。小到精致的竹篮、竹灯,大到实用的竹桌、竹椅,还有造型独特的竹自行车,既保留了竹编的传统韵味,又充满了现代气息,每一件都让人眼前一亮。“传统手艺必须与时俱进,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林剑峰说,这些创新产品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市场的热烈欢迎。

2025年以来,公司已接到约1100万元的出口订单,远超2024年同期水平。这背后,不仅是产品质量的提升,更是营销策略的创新。公司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拓宽销售渠道,让广西特色手工竹编技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如今,该公司的第二期厂房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规划设置了5条生产线,投产后年工业产值可达2.4亿元,其中出口产品预计占比80%以上。

融嘉工艺公司的发展轨迹,恰似众多同行者的生动缩影。记者了解到,作为广西竹资源和竹产业的主分布区之一,柳州市现有竹产业加工、经营企业50余家。以竹家居、竹装饰、竹工艺品、竹炭为主的竹制品加工正异军突起,涌现出了三江隆泰竹业公司、三江东笙竹业有限公司、融安县融嘉工艺有限公司等加工企业,日益发展壮大,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竹加工产业集群,各类竹制品远销日本、韩国等30多个国家,产值达到5亿元。

在竹产业加工发展优势突出的融安县,全县竹林面积达15万亩,形成的产业规模带动7万多名乡村群众投身竹业种植与生产加工环节。其中,一些企业还推出了一系列适合家庭生产的竹工艺品,通过外包机制,将订单送到农户手中。村民们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通过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竹子产业构建起从生态培育到高附加值产品的完整链条。竹林不仅成为守护绿水青山的生态屏障,更化作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绿色银行”。

责任编辑:唐婉琪 黄漓娇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