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科技 » 科技动态 » 正文

“天书计划”加速破译四大主粮遗传密码

发布日期:2025-07-08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马爱平  浏览次数:10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目前,‘天书计划’正在制定核心种质的筛选和评价方案,包括基础数据、筛选方法、评估方案等。”7月5日,在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人工智能助力种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论坛上,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周文彬介绍,“天书计划”初步锁定了4500份水稻核心种质,覆盖了80%以上水稻种植的核心区块。种业是农业的芯片,种质资源是种业创新的源头和

“目前,‘天书计划’正在制定核心种质的筛选和评价方案,包括基础数据、筛选方法、评估方案等。”7月5日,在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人工智能助力种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论坛上,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周文彬介绍,“天书计划”初步锁定了4500份水稻核心种质,覆盖了80%以上水稻种植的核心区块。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种质资源是种业创新的源头和源泉。2023年2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联合腾讯公司共同发起了作物种质资源“天书计划”。为实现核心数据鉴定、获取和高效共享利用,今年5月,三方又共同发起了“天书计划”2.0。

“‘天书计划’的终极目标是要真正解码作物的遗传信息,也就是解析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主粮作物表型决定基因,最终开启智能育种。”周文彬表示,该计划将通过底盘数据采集与标准化,结合智能育种技术,打造基因资源库、大数据中心及智能育种设计平台。

周文彬说,“天书计划”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四大作物核心种质构建、作物遗传密码解析与智能育种模型开发、基因资源智能育种平台的开放等。

“四大作物核心种质构建,将对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作物共22.3万份种质资源,进行基因型鉴定,通过现有数据筛选构建真正的核心种质群。同时,制定统一标准规范,建立核心种质筛选标准化流程,确保核心种质覆盖95%以上的遗传多样性,且将国外优异种质纳入其中。”周文彬说。

作物遗传密码解析与智能育种模型开发则重点对标表型、环境型、基因型三方面数据集,绘制泛作物基因组图谱,整合大量种质资源的基因信息以突破单一基因组的局限,探明作物表型形成规律,破解遗传密码并构建相关模型。数据采集涵盖作物大田表型材料,以及室内不同环境(包括逆境环境)下的表型特征。

基因资源智能育种平台的开放,既建设整合基因库、智能育种工具及大数据平台,为国内相关种业科技研究机构和种业企业提供服务;同时,建立协作网络,制定分级保障策略,保障数据安全共享,推动资源和技术的高效利用。

“‘天书计划’2.0拟实施3年,从今年开始到2027年12月结束,计划今年主要把1万份核心种质资源筛选出来,明年进行大田基因型表型鉴定,第三年通过数据挖掘模型的构建,搭建好智能育种平台。”周文彬说。(记者马爱平)

责任编辑:魏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