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论坛 » 调查研究 » 正文

海中挖潜,小海藻撬动大产业

发布日期:2025-07-12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李蕊  浏览次数:1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在不少人眼中,海藻不过是餐桌上的家常菜。可这看似寻常的海产品,其实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在山东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的实验室内,副总裁张德蒙轻捻一撮如细雪般的粉末:“可别小瞧它,1克价值超过1000元。”这种比黄金还贵的物质,是从海藻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海藻酸钠,一种能治疗肿瘤、糖尿病、心力衰竭的高端医用材料。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

在不少人眼中,海藻不过是餐桌上的家常菜。可这看似寻常的海产品,其实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

在山东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的实验室内,副总裁张德蒙轻捻一撮如细雪般的粉末:“可别小瞧它,1克价值超过1000元。”

这种比黄金还贵的物质,是从海藻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海藻酸钠,一种能治疗肿瘤、糖尿病、心力衰竭的高端医用材料。

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读博期间,张德蒙所在的团队成功制备出体内植入要求的组织工程级海藻酸钠。然而,“做实验”与“搞生产”差别巨大,该成果在长达10年里未能实现产业转化。

2016年,张德蒙博士毕业,加入明月海藻,成为一名高级工程师,负责组织工程级海藻酸钠研发及产业化工作。

“当时国外一家公司垄断超纯海藻酸钠市场30年,在国内做研发,就是一个‘从0到1’的过程。”张德蒙回忆,在超纯海藻酸钠的产业化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工艺过程、技术参数等关键环节无可参考,团队工程化经验几乎为零。

办法总比困难多。张德蒙带领团队从最简单的过滤、吸附做起,到复杂的萃取、梯度洗脱,再到更复杂的热源脱除及过程无菌控制。所有涉及的工艺、设备,他都要实地考察、测试,确保万无一失。

在至关重要的微孔过滤环节,筛选几十种滤膜后,团队最终创新研制出折叠滤膜,操作仅需30分钟,方便高效。

2020年10月,当首条年产200公斤体内植入用超纯海藻酸钠生产线成功投产那一刻,张德蒙和团队已经在车间连续工作72个小时。看着手里的合格产品检测报告,他一瞬间有些恍惚:自己的科研梦,在这一刻真的实现了。

在明月海藻的产品陈列室,一组数据让人印象深刻:每吨海带8000元,提取成海藻酸钠值1.6万元,制成伤口敷料价值达240万元,而提纯为超纯海藻酸钠后则飙升至2亿元。

作为青岛市人大代表,张德蒙的公文包里装着两份文件:超纯海藻酸钠最新检测报告和海洋中医药产业发展建议稿。“海洋经济、海洋科技将来是一个重要主攻方向,我们不能辜负这片蓝海。”对下一步的产业发展,张德蒙充满信心。(记者李蕊)

责任编辑:李艳芳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