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司法部部长贺荣介绍“十四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工作,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与司法部副部长胡卫列、李明征、吴言军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协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工作落实更加有力
“我们认真履行中央依法治国办设在司法部的相关职责,组织协调全面依法治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取得新成效。”贺荣介绍说。
首先,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主题主线,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纳入干部教育体系、国民教育体系和社会教育体系,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全民普法的首要任务。
其次,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法治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围绕落实法治领域重大部署、重要规划和重要改革持续发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相关任务和措施得到有力推进。各地党委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统筹协调、督促落实相关部署,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更加有力,从各地来看,对法治建设履职情况进行述职实现了全覆盖。聚焦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组织开展综合性法治督察,有效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法治领域突出问题。
再次,落实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相关部署取得显著成效。协调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规划和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的贯彻实施。聚焦法治政府建设这一主体工程,协同推进行政执法体制和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等,部署开展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夯实法治社会建设基础,第八个五年普法规划深入实施,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开展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420万名“法律明白人”深入乡村社区开展法治宣传,全社会法治观念持续增强。
最后,以实践为导向的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建立健全。围绕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国625所法学院校负责人全覆盖集中培训,常态化举办“中国法治实务大讲堂”,法学院校师生共68万人次参加。“十四五”以来,有60多万人取得了法律职业资格。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建立51家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平台、16家涉外法治研究平台,依托重点法学院校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在部分高校实施涉外律师和国际仲裁法律硕士研究生项目,“十四五”期间,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复合型和实践型法治人才。
政府立法服务高质量发展更加精确
司法部全面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法律法规供给。
五年来,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议案53件、制定修改行政法规150件次。
民营经济促进法、粮食安全保障法、能源法、《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等一批重要法律法规颁布实施。同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对全部现行600多部行政法规开展了规模最大的一次集中清理。
发布会上,李明征介绍,司法部坚持民主立法、“开门”立法,统筹推进“大块头”和“小快灵”立法。强化立法监督,推动修改完善《法规规章备案审查条例》,拓展备案审查范围,实现备案审查全覆盖,对审查发现的问题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作出处理。
民生福祉的法治保障更加坚实
司法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职能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的法治保障。
针对行政执法突出问题,切实履行行政执法协调监督的职责,开展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规范罚款设定实施和涉企行政检查,目前正在扎实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全面清理不利于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相关法规政策。2024年,统筹开展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法律法规政策的清理,已督促有关单位特别是基层修改废止了1万多件,修改废止的全部工作将于年内完成。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完善
司法部深入推进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调解、仲裁等领域改革发展,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并持续完善。建设全覆盖的法律服务网络,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加力提升服务质效,五年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1.7亿多次。
记者从发布会获悉,截至目前,我国有律师83万、仲裁员6.7万、公证员1.5万、司法鉴定人4万、法律援助工作人员1.2万,每年办理各类业务4000多万件,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为最大限度实现便民利民,司法部部署开展“公证提质增效三年行动”,从2023年全面推行删减不必要的证明材料116项,到2024年推出压缩办证期限等七项提速措施,再到2025年在14个方面采取38项优化措施,是从“减”到“快”再到“优”的蜕变。
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更加有效
司法部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推进监狱教育改造、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纠纷化解、法治宣传等工作,筑牢社会安全稳定的法治屏障。
司法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各类调解衔接联动的工作格局。五年来,全国310万人民调解员调解纠纷7900多万件;全国办理行政复议案件204万件。
“司法部为更好地发挥便民为民的制度优势和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按照部署完成行政复议法首次全面修订,2024年正式实施以来通过调解和解方式结案16.8万件,占比达23%,有效地促进了社会和谐。”胡卫列在回答现场记者提问时说。
吴言军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司法部建立健全诉调、访调、警调、检调等对接机制,在全国相关部门共设立调解组织2.8万个。“十四五”期间,全国调解组织年均调解各类纠纷近1600万件,调解成功率95%以上,调解协议履行率92%,促成案结事了人和。
服务高水平开放的作用更加彰显
五年来,司法部加快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会同有关部门推进对外贸易法、仲裁法、海商法等法律法规的研究起草、审查修改工作。在国际交往方面,举办第十次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司法部长会议、中越司法行政部门首次边境会晤,深化金砖、澜湄等框架下司法行政领域的务实合作,国际法治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同时,司法部着力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能力,支持组建“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盟,加快培育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仲裁机构、律师事务所。五年来,仲裁机构办理涉外仲裁案件1.6万件,标的额7300亿元,中国已逐步成为面向全球的国际商事仲裁优选地;中国律所已在3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207家分支机构。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高标准谋划推进‘十五五’时期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服务和保障。”贺荣说。(记者赵婕)
责任编辑:路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