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脱贫共富 » 正文

湖北南漳:十年坚守种核桃 荒山结出致富果

发布日期:2025-09-15  来源:湖北学习平台  作者:郑梦欢 徐雅茹 刘静昳  浏览次数:1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金秋时节,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巡检镇的山间格外热闹。丰悦种植专业合作社的500亩核桃基地里,颗颗饱满的核桃压弯枝头,村民们手持竹竿穿梭林间,轻轻敲打树枝,熟透的核桃便“哗啦啦”滚落,一派丰收盛景。谁能想到,这片如今郁郁葱葱的“致富林”,曾是无人问津的闲置荒山。“早上四点半起床,五点半就往基地赶,老板车接车送,在这里施肥、打药、割草,一天能


金秋时节,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巡检镇的山间格外热闹。丰悦种植专业合作社的500亩核桃基地里,颗颗饱满的核桃压弯枝头,村民们手持竹竿穿梭林间,轻轻敲打树枝,熟透的核桃便“哗啦啦”滚落,一派丰收盛景。谁能想到,这片如今郁郁葱葱的“致富林”,曾是无人问津的闲置荒山。

“早上四点半起床,五点半就往基地赶,老板车接车送,在这里施肥、打药、割草,一天能挣100元。”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巡检社区村民胡明志一边分拣核桃,一边笑着说。对当地村民而言,这片核桃园不仅是丰收的象征,更是家门口的“就业岗”。

这片核桃园的蜕变,离不开合作社负责人冯泽军十多年的坚守。2014年,39岁的冯泽军看到身边人靠核桃致富,便拉着朋友在凤山村流转荒山,引进清香核桃品种。可满怀期待的“致富苗”,却因技术难题给了他沉重一击。“最开始不懂技术,跟着其他地方的技术员学栽种、定密度,结果树就是不结果。”冯泽军回忆,后来对接山东国家级林科所才明白,核桃树也会“水土不服”,湖北的降雨、大气环境与其他地区不同,种植技术需因地制宜。

为破解“不结果”难题,冯泽军开启了“追着专家跑”的日子。他先后对接山东、武汉等地科研机构,自掏腰包请专家驻园指导,一待就是一个星期。专家们在林间手把手教他修枝、追肥、鉴定品种,帮他分析土壤特性、调整管理方案。那段时间,冯泽军白天跟着学技术,晚上在灯下记笔记,基地里每一棵核桃树的长势特点,他都了如指掌。“我这人就是‘一根筋’,搞事情就得成。哪怕最后不挣钱,也要先让树结出果子。”这份执着,成了他坚持下去的动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前,基地采用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使核桃品质大幅提升。丰收的核桃经筛选、分拣、清洗、晾晒后,也吸引了不少批发商上门采购。“以前从陕西拉核桃,现在知道这儿有基地,直接来挑好品质的,他们还能专车送到城区,效率高多了。”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唐胖子土特产商贸店负责人左学文说。

如今,这片核桃基地不仅结出了“致富果”,更成为村民增收的“金果果”。每年采收、加工、管护期间,基地能吸纳近400人务工,人均年增收约3000元。昔日闲置荒山,真正变成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作者单位:南漳县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代军 陈萌亚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