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脱贫共富 » 正文

福建武平:一颗果到一条链 小特产变大产业

发布日期:2025-11-05  来源:福建学习平台  作者:吴建海 石明辉  浏览次数:10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金秋时节,硕果飘香。走进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象洞镇洋贝村的百香果种植基地,种植户钟丽平正带领工人们采摘着成熟的果实。“我种了30多亩,亩产值从最初的三五千元到现在的一万多元。”钟丽平笑着说道。她的经历,是武平县万千果农依托百香果产业实现增收致富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武平县立足生态优势,通过政策扶持、技术革新、产业链延伸等多种举措,推动百香果产业实现从小特产到大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带动农户增收、促进生态转型的重要引擎,并成功跻身央视“国家品牌计划”,走出了一条以特色农业推动乡村振兴的可复制路径。为推动百香

金秋时节,硕果飘香。走进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象洞镇洋贝村的百香果种植基地,种植户钟丽平正带领工人们采摘着成熟的果实。“我种了30多亩,亩产值从最初的三五千元到现在的一万多元。”钟丽平笑着说道。她的经历,是武平县万千果农依托百香果产业实现增收致富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武平县立足生态优势,通过政策扶持、技术革新、产业链延伸等多种举措,推动百香果产业实现从小特产到大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带动农户增收、促进生态转型的重要引擎,并成功跻身央视“国家品牌计划”,走出了一条以特色农业推动乡村振兴的可复制路径。

为推动百香果产业发展,武平县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从资金、用地、项目等多维度提供支持。尤为重要的是,该县将百香果产业纳入激励性扶贫项目,创新建立了“龙头企业+贫困户”“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等多种帮扶模式,让贫困户在产业链上稳定获益。

同时,农业部门大力推广“一年一种+深沟高畦+种植大苗”高效栽培模式,并取得显著成效。百香果亩产从2017年的980公斤提升至2024年的1300公斤,优质果率提升20个百分点以上。

为解决供销矛盾,武平县积极探索“互联网+百香果”路径,鼓励企业与电商平台合作,利用直播带货等新媒体手段,实现线上线下销售同频共振。

在武平县优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百香果分拣中心,工人们正在忙着分拣、包装百香果。“销量高峰期的时候,日均可到10万斤以上。”该公司电商运营部负责人介绍,“我们公司的电商品牌,2024年销售额已经突破了2000余万元,带动400余户果农增收。”今年,武平县已销售百香果2.5万吨。

而要摆脱“土特产”的局限,还必须向精深加工要效益。目前,武平县已建成产后商品化处理中心50余个,培育了7家精深加工企业,开发出百香果原浆、果脯、糕点、果酒、饮料等十余种高附加值产品。

通过系统施策与精准发力,武平县百香果种植面积从2017年的3500亩增至2024年的3.16万亩,2024年百香果全产业链产值达8.1亿元,真正实现了从一颗果到一条链的跃迁。

来源:龙岩市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邱婷 刘畅 王海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