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生态环保 » 正文

旅游宝藏地!带你解锁中国34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发布日期:2025-09-24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作者:帅俊全 刘刚  浏览次数:15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国庆假期去哪玩?正在浙江杭州召开的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将告诉你答案:中国的34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才是最值得解锁的旅游宝藏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不是“只保护不让进”的无人区,建设保护区的目的,就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双向奔赴”。保护区一般采用“三区划分”的机制,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可持续发展区。核心区保持生态最原始的状态,是给野生动植

国庆假期去哪玩?正在浙江杭州召开的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将告诉你答案:中国的34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才是最值得解锁的旅游宝藏地!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不是“只保护不让进”的无人区,建设保护区的目的,就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双向奔赴”。保护区一般采用“三区划分”的机制,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可持续发展区。

核心区保持生态最原始的状态,是给野生动植物“安全的家”。在长白山的核心区,东北虎悠闲散步,马鹿、紫貂自由生活;卧龙的核心区更是大熊猫的“私密别墅”,140多只野生大熊猫在这里繁衍生息。

缓冲区是人与动植物“打招呼”的窗口。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游客可以看到独树成林、老茎结果、空中花园等奇特景观;在黄山缓冲区,有专门的短尾猴观测站,科学家能近距离研究猴群行为。

可持续发展区是保护与发展的“平衡地带”,当地村民可以在这里搞生态产业。云南高黎贡山的百花岭村是中国观鸟的黄金地带,村民们当向导、开民宿,靠观鸟旅游稳稳增收;四川九寨沟则依托独特的高原喀斯特地貌,发展了集休闲度假、自然教育于一体的完整旅游产业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世纪70年代发起“人与生物圈计划”,并开始建设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保护地球的自然家底,探索人和自然如何和睦相处。几十年过去,我国已有34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数量位居亚洲第一。

保护生物圈,从不是将人和自然分隔开,而是“互相守护”。当东北虎在核心区安稳生活,村民靠观鸟赚到了钱,孩子们认识了第一株野生动植物,生物圈才真正成为人类的家园。当朱子理学在福建武夷山发源传承,游猎文化在内蒙古汗马保护区被更多人看见,生物圈才有了独特的温度。(总台央视记者帅俊全 刘刚)

责任编辑:杨雪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