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产业动态 » 正文

中国海洋经济规模持续扩大 三大海洋经济圈持续扩能

发布日期:2025-10-30  来源:中新社  作者:阮煜琳  浏览次数:1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10.5万亿元,海洋经济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加快调整,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北部、东部、南部三大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分别为31899亿元、33446亿元和37858亿元,较2020年名义增长33.1%、37.7%和33.3%。海洋强省与现代海洋城市建设提速,广东形成千亿级海工装备与海上风电集群,“梦想”号钻探船建成入列。16个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成效显著,天津建成全国产海水淡化线,福州设立首个县级海洋碳汇平台,厦门建成全球最大深海微生物菌种库,深圳涉海企业发明专利超82000

中新社北京10月29日电 记者29日从中国自然资源部获悉,当天公布的《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0.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海洋经济规模持续扩大,海洋产业结构加快调整,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这份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海洋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不断提升,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及预警监测工作取得成效,海洋经济对外开放合作不断深化。2024年,沿海各地方深入挖掘海洋资源潜力,持续激发海洋经济活力,推动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积厚成势,在打造海洋经济重要增长极方面亮点纷呈。北部、东部、南部三大海洋经济圈持续扩能。2024年三大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分别为31899亿元、33446亿元和37858亿元,分别比2020年名义增长33.1%、37.7%和33.3%。

同时,海洋强省、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加速推进。广东海工装备、海上风电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初具雏形,“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在广州建成入列。现代海洋城市立足自身特点,积极打造海洋经济发展新高地,上海、深圳、青岛等海洋城市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

报告显示,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创新探索更加深入。全国16个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立足自身优势,围绕主要示范任务在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天津建成国内首条全国产的海水淡化生产线,福州成立全国首个县级海洋碳汇交易服务平台,厦门建成全球最大的深海微生物菌种库,深圳涉海企业发明专利超过82000项。(记者阮煜琳)

责任编辑:李艳芳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