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要闻综合 » 正文

云南省推广杂交稻旱种稳定粮食生产

发布日期:2021-12-03  来源:云南日报  作者:王淑娟  浏览次数:13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近年来,云南省把杂交稻旱种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从品种、栽培模式、间套轮作等方面强化技术集成,提高种植效益,形成科学稳定的种植制度,积极培育生产规模经营主体,建设一批杂交稻旱种示范基地,辐射带动技术应用。目前,云南全省杂交稻旱种核心示范面积达3.48万亩,辐射带动种植面积24.8万亩。力争到2023年,杂交稻旱种面积达到50万亩以上

近年来,云南省把杂交稻旱种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从品种、栽培模式、间套轮作等方面强化技术集成,提高种植效益,形成科学稳定的种植制度,积极培育生产规模经营主体,建设一批杂交稻旱种示范基地,辐射带动技术应用。目前,云南全省杂交稻旱种核心示范面积达3.48万亩,辐射带动种植面积24.8万亩。力争到2023年,杂交稻旱种面积达到50万亩以上,实现新增稻谷总产15万吨以上。

水稻生产是云南省粮食生产的重中之重,稳定发展稻谷生产是确保云南全省口粮安全的关键。2020年,云南省建成高标准农田2400万亩,占耕地的25.7%,有效灌溉面积2880万亩,但近七成的耕地没有灌溉水源或缺少基本灌排条件。同时,气候异常、蓄水不足、干旱等不利因素存在。云南省农技推广部门从几年前的小面积试验示范开始,通过几年时间尝试、摸索,筛选出“滇禾优615、滇禾优34、野香优油丝、明两优829、繁优609”等一批适宜旱地种植的优质杂交稻品种,在几种适宜的生态区域种植均获得成功。各地结合实际,从栽培模式、间套轮作等方面积极探索和技术集成,取得了较好的增产增收效果。

今年,在文山、西双版纳等地示范种植与推广种植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面积示范亩产400公斤以上,亩均产值比种植玉米增加200余元。2020年马关县坡脚镇小马固村开展杂交水稻覆盖旱种示范107.5亩,实收测产亩产达到545.1千克。

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相关技术负责人介绍,杂交稻旱种是适应云南高原生态特点进而发展的一种旱作节水种稻方式,是通过选择地势平缓、土壤肥沃、具备一定雨养且保水保肥能力的旱地,选用适宜旱种的杂交稻品种,规范化直播或旱育旱植,地膜覆盖,测土配方施肥或施用缓释配方肥,结合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来种植水稻的集成技术。同时,也可实施间种玉米、大豆等。该技术适宜海拔1700米以下雨热资源丰富且雨季开始较早的区域推广种植,有效解决了传统陆稻种植广种薄收,单产低、品质差、效益低等问题,受到了稻农的普遍欢迎。

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云南种植结构调整的新情势,稳定稻谷生产,今年,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及早部署,将杂交稻旱种纳入省级农业生产发展专项预算,安排开展杂交稻旱种绿色优质高效示范基地建设,开辟稻谷生产新途径。

来源:云报客户端

责任编辑:李楠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