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北京3月8日电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宜兴市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表示,守护好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让其成为农民致富的“聚宝盆”,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扶持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土地基本收益;二是强化土壤治理,有效提升农产品质量基础水平。
农田就是农田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只有千方百计提高土地收益,才能提高农民的基本生活水平,只有让农民尽快富裕起来,乡村振兴的战略成果才能得以最终体现。”欧阳华说,提高土地收益,要积极鼓励创新特色农业发展路径,引导不同区域结合实际打造绿色产业发展样板区,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绿色产业发展新路子。同时,要配套好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优惠政策,加快完善促进绿色高效产业发展的投资、财税金融、价格、生态环境等政策体系,实行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欧阳华认为,在农田就是农田的基本准则上,可以大力开展高标准美丽农田建设。按照绿化、净化和美化的要求,打造一批美丽田园项目。建立健全耕地轮作休耕体系,鼓励有资本、有技术、有市场的专业集中连片种植。积极探索建立适合各地特点的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建立绿色农业技术、标准、产业、经营、政策、数字体系,培育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环境优美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打造一批不同生态类型不同作物品种的农业绿色发展典型。
农田必须是良田
“我国土壤治理的技术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虽有一些专业化技术,但缺乏产业化动力,治理能力较弱且覆盖面不够广。”欧阳华说,对耕地的全面保护和治理应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欧阳华建议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对农田土壤受污情况的普查,了解各地土壤结构、土壤污染类型和污染成因,在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的此基础上,分门别类出台治理方案;二是尽力减少企业排污对土壤的污染,排污量大且污染严重的企业,应远离农田保护区;三是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范围和数量,各级政府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严肃查处生产和使用高毒农药的行为,鼓励使用低毒高效农药;四是积极推广使用生物菌肥,加快土壤改良的进程,为生产高质量农产品提供优质的土壤条件。(“学习强国”记者 刘诗楠)
责任编辑: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