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品牌建设 » 品牌资讯 » 正文

安徽灵璧:“品牌+科技”助力小蘑菇飞出国门

发布日期:2022-03-19  来源:安徽科技报  作者:王庆明  浏览次数:227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项目计划总投资1.6亿元,共分二期完成,其中在建的一期工程,投资8000万元。建成总面积2.42万平方米智能温控菇房和9个拌料仓,预计每8周可产出双孢菇0.68万吨,年收入约5000多万元,带动周边农户1000余人就业,年人均增收2.5万元左右。预计5月份前投入生产。二期投资8000万元,用于建设双孢菇生产中心、返乡创业基地、食用菌种植基地、特色景观带、文化旅游、

“项目计划总投资1.6亿元,共分二期完成,其中在建的一期工程,投资8000万元。建成总面积2.42万平方米智能温控菇房和9个拌料仓,预计每8周可产出双孢菇0.68万吨,年收入约5000多万元,带动周边农户1000余人就业,年人均增收2.5万元左右。预计5月份前投入生产。二期投资8000万元,用于建设双孢菇生产中心、返乡创业基地、食用菌种植基地、特色景观带、文化旅游、人居环境提升、食用菌加工流通集聚群、秸秆收储利用、有机肥厂、示范区道路提升工程等。”在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杨疃镇的食用菌产业示范区,项目负责人一边指挥着工人加紧施工,一边向记者介绍着。

近年来,灵璧县把发展食用菌当作现代农业、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通过品牌化加科技赋能,推动产业发展,打造出灵璧“虞菇”品牌,积极推动食用菌加工升级、业态融合,并计划推出普通食品、功能食品、美容制品和保健饮品。一批批源于小蘑菇的新产品相继问世,成为带动群众就业又增收的大产业,初步形成集产品研发、精深加工、仓储冷库、冷链物流和渠道销售“五位一体”的产业链条。

“我家农场已建成并投入生产的有4座常规大棚和15座现代化空调大棚,常规大棚每年10月到次年的4月可出菇,每座棚年利润7万左右,而现代化的空调大棚一年四季均可出菇,每座棚利润在15万元左右,每天用工15人,每人70元。”灵璧县振兴家庭农场负责人程壮壮告诉记者。产品除了国内销售外,大部分销往日本、巴西、意大利、韩国、越南等地。

近年来,随着双孢菇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灵璧县通过科技赋能,推陈出新,逐步更新常规大棚,绝大部分食用菌全时段产出,产值比原来翻了一倍还多。

杨疃镇作为灵璧县食用菌主要生产地,目前形成以生产双胞菇、杏鲍菇、平菇等大宗食用菌为主,兼有羊肚菌、黑皮鸡枞菌等特色珍稀食用菌的生产。已建成并投入生产的200座常规大棚,100座现代化空调大棚,年产值4000万元,常年用工200人以上。食用菌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特色名片。“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质增效,大力发展现代化空调大棚食用菌种植。实现错峰出菇,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的菌类;让群众在家门口可以全年务工,提高家庭收入。”灵璧县杨疃镇党委书记孙建说。

截至2021年底,灵璧县基本建成国家级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区,日前,全县食用菌栽培面积达120万平方米,800万袋,总产量1.8万吨,销售额近1.5亿元,居家就业8000人,年人均增收1.5万元以上。“经过几年的拼搏,灵璧县食用菌产业将迎来一次跨越,预计到2025年产量产值双双翻番,产量达3.6万吨,产值达3亿元以上,实现绿色、有机认证和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4个以上;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的名优品牌1个;打造区域公共品牌1个。”灵璧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正新说。

责任编辑:毛丹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