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人物事迹 » 正文

秦光蔚:把“盐碱滩”变成“米粮仓”的“土壤医生”

发布日期:2022-04-20  来源:湖北学习平台  作者:茹希佳  浏览次数:146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刚刚,我上传了一个小视频,春耕季,大家要注意看技术要领哦……”前段时间,江苏省盐城市疫情防控形势又紧张起来,暂时下不了乡的秦光蔚和她带领的科技服务团队又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和倾听。他们通过线上科技服务,在关键时间节点,利用微信工作群给农业示范点、农业示范户及时发布生产天气信息和生产指导意见,制作技术操作小视频,供大家在线上讨论交流。“

“刚刚,我上传了一个小视频,春耕季,大家要注意看技术要领哦……”前段时间,江苏省盐城市疫情防控形势又紧张起来,暂时下不了乡的秦光蔚和她带领的科技服务团队又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和倾听。他们通过线上科技服务,在关键时间节点,利用微信工作群给农业示范点、农业示范户及时发布生产天气信息和生产指导意见,制作技术操作小视频,供大家在线上讨论交流。“有了网络,让我们下乡更快了。”秦光蔚笑着说。

秦光蔚在稻田调研。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盐城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秦光蔚跟土地、跟农民打了一辈子交道,她说,“只有踩在土地上的时候,我心里才最踏实。”30多年来,秦光蔚一直扎根大地,用科技的力量和对土地的深情,把土壤改良的成果装进了农民“口袋”。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要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粮食供给是基础。

但依海而生的盐城,土壤含盐量高,土地肥力较低。多年来,秦光蔚一直在沿海滩涂种植这一领域深入钻研,积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战略,在田间地头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大力推进化肥减量增效。目前,盐城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比第二次土壤普查上升42.49%。

实践中,秦光蔚认为,“只有通过科学精准施肥、综合运用有机肥和无机肥等方法,才能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升土壤有机质。”试验田里,秦光蔚把这些技术手把手传授给种植户,帮助他们不断提升种植产量。“特别是看到种植户们接受了我们的技术建议,最终增产,我觉得非常幸福。”

对耐盐碱种质资源进行保护和利用;加快耐盐碱作物的引进、选育和推广;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不断推动沿海滩涂开发和中低产田改良;持续把农业现代化技术应用于土壤改良……在秦光蔚及其团队的努力下,2021年盐城全年粮食综合亩产量480.47公斤,昔日亩产量只有500斤~600斤的“盐碱滩”变成了如今的“米粮仓”。

实地作业了解土地脾性、田间地头倾听百姓声音,“土壤医生”秦光蔚总是用脚丈量土地,在田间地头摸索经验,验证技术的可行性。

盐城市射阳县合德镇的郑友东,种了几千亩蔬菜,生产的紫甘蓝等蔬菜热销上海。他还办起了蔬菜专业合作社,成为名声在外的全国劳模。郑友东说:“我的成功离不开十多年来为我随时提供技术支持的秦老师。”

在秦光蔚的推动下,盐城织起了“技术下乡”两张网,一张是“人才服务网”,组织盐城市耕保系统专家到村指点、技术人员到片挂点、业务团队合力建点,技术指导的到位率越来越高。另一张是“技术传授网”,盐城定期举办基层农技人员、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主参加的培训班;在盐城所有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建立示范区,示范推广新型肥料、农机具使用技术等。

今年全国两会上,秦光蔚聚焦《关于加快耕地质量保护立法的议案》,提出从法律层面保障“田长制”的推行,如将农民(土地经营者)保护耕地和种粮(国家需要的农产品)行为与养老保险待遇挂钩;将田长保护耕地实效与其绩效考核挂钩。秦光蔚说:“我们的提议都是在农村蹲点调研的基础上,与村干部、种植大户和普通农户进行反复交流,收集意见建议慎重提出的。”

敬畏土地、感恩土地、呵护土地,秦光蔚带着心中的使命,为保护粮食生命线,一直奔走在一线。(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茹希佳)

责任编辑:陈静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