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人物事迹
  • 朱志杰:大学毕业返乡 在新疆种起南方水果
    朱志杰:大学毕业返乡 在新疆种起南方水果
    • 2月2日,新疆哈密市伊州区大泉湾乡大泉湾村,大学毕业的朱志杰正在大棚里给沃柑树剪枝。树有一人多高,枝头上挂满金黄的沃柑。2月2日,朱志杰在大棚里查看沃柑的长势。(摄影:魏永贵)朱志杰向记者介绍:“好的沃柑树要形成三主干结构。这样果实营养足、挂果多、口感佳、果形好。”在朱志杰的手上,有许多斑斑点点的伤疤。他说,沃柑树刺多,剪枝时一不注意就会
    • 魏永贵 朱锦慧 2023-02-10
  •  
  • “新农人”赵聪:赵美丽的美丽梦想
    “新农人”赵聪:赵美丽的美丽梦想
    • “新农人”赵聪:赵美丽的美丽梦想湖北广播电视台垄上频道《垄上行》栏目作者:仇红月 魏伟责任编辑:张鋆 许蓓总平台审核编辑:张健瑜简介现在正是莲藕上市的旺季,在湖北荆州洪湖的藕塘边活跃着一个美丽的身影,她就是直播网红赵美丽。作为一个地道的洪湖妹子,“90后”的她返乡当起了新农人,用直播的方式让家乡的美景美食C位出圈。去年,她还在全国农民技能
    • 仇红月 魏伟 2023-02-10
  •  
  • 在大山种地的“85后”黄启林
    在大山种地的“85后”黄启林
    • 眼下,在外出“务工潮”源源不断涌向大城市时,“85后”的黄启林却在大山的葡萄园里忙碌,“种植”自己新一年的梦想。黄启林家住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菁盛乡东成村过达屯。位于桂西北大石山区的都安瑶族自治县总面积4000多平方公里,石山面积占89%。菁盛乡东成村过达屯被如屏大山层层包围,1985年出生在这里的黄启林,长大后绝大部分时间外出务工维持生计。2017年
    • 2023-02-10
  •  
  • “新农人”李永返乡实干创未来
    “新农人”李永返乡实干创未来
    • (视频)1月30日,节后开工的第三天,但在山东寿光东斟灌村,对于村民李永来说,这已经是他的第九个工作日,他们从大年初一开始就进入了工作状态。30多年来,寿光技术传遍大江南北,引领了全国蔬菜产业的技术变革。如今新一代的寿光青年农民,不仅接过了父辈们手中的蔬菜产业,还接过了父辈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和聪明才智,将现代化的
    • 冯媛媛 吴飞座 2023-02-10
  •  
  • 应超:振兴“稻”路上的新农人
    应超:振兴“稻”路上的新农人
    • 应超:振兴“稻”路上的新农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责任编辑:张爱娣简介当下,科技正为农业写下新的丰收之歌,也改变着新一代农民的劳动场景。他们不再像父辈们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是在农业科技和装备助力下,成了“智慧”种田的主力军。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操控着无人机喷洒农药的“新农人”——应超。
    • 2023-02-10
  •  
  • 鼠害研究专家杨再学:守护良田 和农业害鼠“斗争”36年
  •  
  • 张应龙:扎根沙漠的“种树人”
    张应龙:扎根沙漠的“种树人”
    • 张应龙在实验室里检查长柄扁桃组培情况。郝彦丰 摄春节假期,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生态保护建设协会会长张应龙依然坚守在锦界镇沟掌村毛乌素治沙造林基地的实验室里,研究长柄扁桃组培情况,为防沙治沙事业忙碌着。作为一名老党员,他以实干实绩树立优良作风,用科学方法治沙造林,让沙海染绿、林地生金,带动当地群众创造了幸福美好的新生活。沙漠种树二十载“我
    • 郝彦丰 2023-02-09
  •  
  • 广东省普宁市西林村:撂荒地变身 “小粮仓”
    广东省普宁市西林村:撂荒地变身 “小粮仓”
    • “西林村1389亩稻田是我们合作社承包的,水田里正在‘奔跑’的微耕机也是我们的。”近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记者来到广东省普宁市赤岗镇西林村垦造水田项目现场,普宁市立坤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梁立坤热情地介绍着。梁立坤告诉记者,自己的祖爷爷、爷爷和父亲都喜欢种地,为此受过不少苦,可是无论面对何种困难,家里人始终坚持:“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 祝桂峰 2023-02-08
  •  
  • 东华理工大学:“农民教授”让菌产业转了型
    东华理工大学:“农民教授”让菌产业转了型
    • 东华理工大学教授李荣同(右)查看菌菇生长情况。陈艳伟 摄正逢新春,与东华理工大学教授李荣同一起驱车前往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记者直言:“李教授,您是名人。”对这一称谓,李荣同笑着说:“我最喜欢的是大家叫我‘农民教授’。”这是李荣同成为黎川县食用菌科技特派团团长的第10个年头。2014年开始,在李荣同的主导下,高校优质智力资源被引入地方以促进经
    • 徐光明 陈艳伟 2023-02-04
  •  
  • 方智远:为洋白菜装上“中国芯”的老院士
    方智远:为洋白菜装上“中国芯”的老院士
    • 1月20日深夜,我国著名蔬菜学家、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方智远先生因病与世长辞,享年84岁。从事蔬菜遗传育种和研究近60年,方智远先后培育了五代甘蓝新品种,结束了我国甘蓝品种长期主要依靠国外进口的被动局面,有力支撑了蔬菜科技的自立自强和种子的国产化。他曾说:“解决老百姓的吃菜问题,还得靠我们自己的品种。”方智远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 邱晨辉 2023-02-02
  •  
  • 甘脆:返乡创业守初心 带领乡亲共致富
    甘脆:返乡创业守初心 带领乡亲共致富
    • 甘脆:返乡创业守初心 带领乡亲共致富作者:蓝卫北 梁翠芬作者单位:河池市宜州区就业服务中心责任编辑:黄飞行 陈玉桂 韦云雯 宾士雄总平台审核编辑:王程鹏
    • 蓝卫北 梁翠芬 2023-01-31
  •  
  • “中国好人”刘世扬:我这辈子,就做育种一件事
    “中国好人”刘世扬:我这辈子,就做育种一件事
    • 中央文明办组织开展网上“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发动广大网友和城乡基层干部群众举荐身边好人好事,定期推评“中国好人榜”。中国文明网《新时代“中国好人”故事》专栏,为你讲述“中国好人”故事。让我们一起学习“中国好人”最可贵的精神品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社会的好公民、单位的好员工、家庭的好成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自己
    • 2023-01-30
  •  
  • “种花家”的月季种子梦
    “种花家”的月季种子梦
    • “种花家”的月季种子梦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责任编辑:王彦峰
    • 2023-01-27
  •  
  • 陈望慧:夹金山下的玫瑰姐姐
    陈望慧:夹金山下的玫瑰姐姐
    • 陈望慧:夹金山下的玫瑰姐姐共产党员网责任编辑:陈静
    • 2023-01-26
  •  
  • 第一书记郑红霞:种好刺嫩芽 创富增收为大家
    第一书记郑红霞:种好刺嫩芽 创富增收为大家
    • 第一书记郑红霞:种好刺嫩芽 创富增收为大家责任编辑:姜嘉琪 车婧总平台审核编辑:张健瑜简介郑红霞是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马刚街道马刚村驻村第一书记。为增加集体收入,让村民生活富起来,郑红霞等人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种植刺嫩芽这一发展路径。刺嫩芽又称刺老芽,凭借其绿色无污染等特点,近年来成为了市民餐桌上的“新宠儿”。在郑红霞的带领下,全
    • 2023-01-19
  •  
  • 法国人查理:酿造独具山东烟台特色的葡萄酒
    法国人查理:酿造独具山东烟台特色的葡萄酒
    • 法国人查理:酿造独具山东烟台特色的葡萄酒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丘山山谷的瓏岱酒庄,是拉菲罗斯柴尔德集团在全球的第八个酒庄。酒庄总经理Charles Treutenaere在烟台已工作和生活了四个春秋,他认为,无论是对于葡萄酒产业而言,还是科技、工业和旅游业的发展,烟台都是一个蕴藏无限潜力的城市。酒庄落户烟台蓬莱不是偶然,经研究,丘山山谷的土壤和气候有利
    • 2023-01-19
  •  
  • 黑土地上“新农人”:乡村振兴的“领头羊”
    黑土地上“新农人”:乡村振兴的“领头羊”
    • 1月的吉林,皑皑白雪覆盖着广袤的黑土地,天寒地冻里的人们没有“猫冬”,依然热火朝天地忙碌着。他们之中,年轻人的身影越来越多。近年来,在吉林省“吉人回乡”等一系列政策支持吸引下,一批“新农人”回到家乡创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羊”。这几天,在全国产粮大县吉林省梨树县的北夏家村,不少村民拿到合作社分红,高兴地去办年货。这些种地“老把头”在
    • 2023-01-18
  •  
  • 马晨红:为乡村孩子种下奔赴未来的种子
    马晨红:为乡村孩子种下奔赴未来的种子
    • 2021年9月,我来到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冯庄镇固县村担任村书记助理。当过几年学生干部的我,对干好农村工作充满信心,想要在短时间内展示自己的工作能力。马晨红(右)为村民讲解教育相关政策。固县村产水稻,稻草能加工成草席、草毡,那是不是可以将稻草产业链延伸,打造手工艺品呢?我兴致勃勃去和村书记交流,结果发现这法子不接地气,试错成本是村子无法承受
    • 马晨红 2023-01-17
  •  
  • 皖北小伙刘大卫返乡种树的这10年
    皖北小伙刘大卫返乡种树的这10年
    • 刘大卫在地里工作冬季的皖北是寒冷的。萧瑟的风吹过安徽省界首市聚丰家庭农场内的近700亩树林,也吹在忙碌干活的农场主刘大卫的身上。带着农户进行冬灌、防止树木出现病虫害是他这段时间的大事。每天不管多忙,他都要自己下地才放心。黝黑的皮肤,壮实的身材,头上夹杂着些许白发,从北京一家公司返乡创业10年,85后刘大卫习惯了和一片片树林打交道的生活,他的
    • 王海涵 王磊 2023-01-14
  •  
  • 45个“博士农场”荟聚北京平谷
    45个“博士农场”荟聚北京平谷
    • 瞄准农业高科技,北京市平谷区已经建成45个“博士农场”,11位院士和175位博士来到平谷当起“农场主理人”,不到一年时间,就引进了优质旱稻、荞麦等种质资源600余份。博士农场资料图。“多年来,我们致力于打通科研成果的‘最后一公里’,通过科技小院、科技特派员等机制,邀农业高科技人才来到田间地头。”平谷区副区长李子腾告诉记者,与上述机制相比,博士农
    • 朱松梅 2023-01-13
  •  
 «上一页   1   2   …   10   11   12   13   14   …   33   34   下一页»   共671条/34页 
 
按分类浏览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