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人物事迹
  • 选调生唐维波:水果村里的“带货人”
    选调生唐维波:水果村里的“带货人”
    • 唐维波(右)和贵州师范大学留学生一起拍摄黄桃推介视频。(小坡村委会 供图)2022年10月,我来到贵州省清镇市红枫湖镇右七村任支书助理。刚从学校毕业进入机关又来到基层锻炼,“三门干部”的不足在我身上展露无遗。记得第一次参加村“两委”扩大会议,村党支部书记拉着我的手向参会人员介绍,当时面对几十个人的打量,我紧张得面红耳赤。村书记笑着说:“以后
    • 唐维波 2024-12-24
  •  
  • 曹巴特:我的农机天团
    曹巴特:我的农机天团
    • 曹巴特:我的农机天团长城新媒体责任编辑:秦菁 李默总平台审核编辑:张爱娣简介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如今,一批批充满激情与活力的“新农人”们,正怀揣对农业的热爱,扎根希望的土地,用智慧和汗水,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向红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曹巴特,从小热爱农机,大学毕业后毅然返乡投身农业。他接过父辈手中的农具,跟一批志同道
    • 2024-12-05
  •  
  • “新农人”周波成长记:从“农机达人”到“农技达人”
    “新农人”周波成长记:从“农机达人”到“农技达人”
    • 新华社长沙9月21日电 “只要拥有足够多、足够新的农机,种粮就不会是件难事?”10年前,当大学毕业不久的周波回到家乡湖南省沅江市草尾镇乐园村成为一名“新农人”时,曾单纯地认为“是的”。“2014年我回村时发现,还有村民在用牛耕地,这是我一开始迷信农机的主要原因。”周波回忆。正好当时农业部门在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不仅提供大量扶持资金,还提供部分免
    • 周勉 2024-12-05
  •  
  • 李振声:农业科学领域的一座“灯塔”
    李振声:农业科学领域的一座“灯塔”
    • 李振声在观察小麦籽粒。遗传发育所供图“我的父亲穿得总是非常简朴。有一次,他前往东北参加一个国家小麦会议,在火车上遇到了一位同行者。那位同行者看他穿着一身浅咖啡色的工装,以为他是工作人员,就让他帮忙提行李箱。返程时,父亲又主动提出帮忙提箱子,那位同行者连忙拒绝了,因为在会议上听到父亲的发言时,他才知道给自己提行李的并不是工作人员,而是一
    • 2024-11-27
  •  
  • 石昌英:带领乡亲们走好振兴路
    石昌英:带领乡亲们走好振兴路
    • 石昌英(中)正入户走访群众。受访者供图“通知,2024年的天麻种植项目定下来了,我村有2万平方米的天麻项目,在近期将实施种植,有意向参与务工的群众,今天内到村委会登记。”近日,刚接到产业项目批下来的消息,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茅贡乡腊洞村党支部书记石昌英便迅速在微信工作群里通知到各村民组。石昌英曾在黎平县城教育机构工作,2021年10月,她放弃稳
    • 姜永锐 王建芳 华姝 2024-11-25
  •  
  • 张桂林:“惠农专线”的守护者
    张桂林:“惠农专线”的守护者
    • 自今年6月开通后,贵州贵阳公交252路“惠农专线”畅通了菜农的进城之路,犹如一条充满温情的纽带,将乌当区的菜农与城区的市场紧密联系起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点赞。“惠农专线”驾驶员张桂林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因为驾驶16年252路公交车而走进大众视野,更让他没想到的是,他驾驶的252路公交车会传递出一幕幕温情,让人们感受到别样的温暖。10月27日清晨
    • 徐其飞 杨才江 2024-11-18
  •  
  • 巾帼新农人——张梅春与珍珠兔的不解之缘
    巾帼新农人——张梅春与珍珠兔的不解之缘
    • 这是我们标准化兔舍,产毛兔住单间,待产母兔住套间,自动控光控温,自动饮水,自动排粪,电动剪毛,让科技赋能使养兔更省时省力。一个干脆爽快的声音,很容易让人接近到一个干练的女强人正在为客户做指导,她就是珍珠长毛兔新品系选育课题参入研究者,国家科技进步奖,全省农村妇女科技创新奖一等奖获得者,山东省三八红旗手,烟台市扶贫女状元……山东广基农牧
    • 任爱萍 2024-11-11
  •  
  • 张旭:颐和园“扫地僧”走上宣讲台
    张旭:颐和园“扫地僧”走上宣讲台
    • “哎,你不是颐和园‘扫地僧’吗?我认识你,你在网上可火了!”拿着保洁长夹巡视的张旭刚走到仁寿殿前,就被好几拨游客认了出来。自打2023年10月因为“颐和园扫地僧”的身份走红之后,保洁员张旭就成了北京颐和园里“红得发紫”的名人。“给我们讲讲呗!”在游客的热情邀请下,张旭便在扫地的间隙,讲起了仁寿殿的典故:“你看檐下的这个斗拱,它是一个单翘双昂
    • 代丽丽 2024-11-08
  •  
  • “鹅腿阿姨”陈秀凤的“生意经”
    “鹅腿阿姨”陈秀凤的“生意经”
    • “我做生意,一是讲规则,和同学们建立信任关系,好多同学信任我,才会在鹅腿群里直接转账付钱,大家形成良性的互动;二是保证做良心活,不能让顾客遇到食品安全问题。”——陈秀凤个体经营者陈秀凤。“鹅腿趁热好吃”“慢点儿别急”“天凉了,下次多穿点别冻着”……爆火近一年,“鹅腿阿姨”陈秀凤还是会如约出现在北京大学门口。“西南门铁门口”,这是陈秀凤
    • 胡子傲 2024-11-08
  •  
  • 郁宝峰:让菌菇住上了“智能房”
    郁宝峰:让菌菇住上了“智能房”
    • 郁宝峰展示住在“智能房”里的菌菇。(句容市委组织部供图)“你们看,菌菇大棚里的光线、通风、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各项指标,我们都可以在手机上随时监控和调节。”9月底,在江苏省句容市华阳街道吉里村的菌菇种植棚里,郁宝锋边拿手机演示,边给大家伙介绍着眼前的5G智慧大棚。毕业14年,郁宝锋一门心思钻研,让菌菇住上了“智能房”。这位80后“新农
    • 朱秀霞 王琛 2024-11-08
  •  
  • 扎根一线34年,科学治沙百万亩——记全国防沙治沙先进个人、宁夏中卫国有林场治沙专家唐希明
    扎根一线34年,科学治沙百万亩——记全国防沙治沙先进个人、宁夏中卫国有林场治沙专家唐希明
    • 唐希明(前排右一)在给技术人员讲解治沙技术。刘少海 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项目工地热火朝天,工人们人手一把铁制“干”字杵,不一会儿就栽好一棵树。有了这个“种树神器”,造
    • 顾仲阳 徐元锋 2024-10-23
  •  
  • 李腊三:“菠萝小寨”的致富带头人
    李腊三:“菠萝小寨”的致富带头人
    • 走进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三台山德昂族乡出冬瓜村委会卢姐萨村民小组,见到满地金黄的菠萝镶嵌在翠绿的叶片之上,散发出阵阵诱人的果香。一筐筐采摘好的菠萝陆续从田间地头运往各地市场,群众腰间的钱袋子也一点点鼓了起来。说起卢姐萨村民小组种菠萝的故事,那就不得不提到“菠萝种植大户”李腊三了。李腊三是卢姐萨村民小组的一名种植户,原先家庭收
    • 杨洪盛 2024-10-22
  •  
  • 我土了,村子潮了”
    我土了,村子潮了”
    • 很难想象,眼前这位身着板正的夹克衫,皮肤黝黑,笑容透着憨厚的汉子,一年前,是位留着长发的清华大学艺术教师。作为北京市平谷区南独乐河镇南山村第一书记,孟超一看就是“村里人”。他所在的南山村位于京津交界处,倚靠盘山,风光秀丽,但却面临着北方一些传统农村的发展困境。北京市平谷区南独乐河镇南山村第一书记孟超谈南山村变化。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
    • 张艺 2024-10-21
  •  
  • 在乡村振兴中播种希望(杜沁妍)
    在乡村振兴中播种希望(杜沁妍)
    • 在江苏张家港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我,一个23岁的江苏省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的志愿者,正用自己的青春和热情,书写着与家乡共成长的故事。今年是我服务的第二年,作为续签的志愿者,我会将我的专业知识与满腔热忱投入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我的故事,是新时代青年与家乡共成长的缩影。深入农村,梦想启航张家港,这座位于长江之滨的现代化城市,不仅
    • 杜沁妍 2024-10-18
  •  
  • 吴为山塑《袁隆平》——在世界粮食日缅怀稻田里的“杂交水稻之父”
    吴为山塑《袁隆平》——在世界粮食日缅怀稻田里的“杂交水稻之父”
    • 袁隆平先生是中国农业领域的伟大人物,他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一生的科研工作中,他始终脚踏实地、心怀人民,为了让更多的人吃饱饭而不懈努力。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之际,我们特别通过吴为山创作的《袁隆平》雕像,来纪念和缅怀这位伟大的农业科学家。吴为山 雕塑《袁隆平》青铜 195cm×60cm×75cm 2009年吴为山以“写意雕塑”的理念,
    • 美雯 2024-10-16
  •  
  • “潜江虾嫂”和她们的“大买卖”
    “潜江虾嫂”和她们的“大买卖”
    •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照亮江汉平原,“潜江虾嫂”陈德英已和丈夫、儿子一同驱车出发,前往位于潜江后湖管理区的“中国虾谷”。这里是他们一家奋斗多年的地方,也是他们实现梦想的舞台。安排分拣、装冰打包、开票送货……63岁的陈德英干劲十足。1999年,她和丈夫从家门口收虾卖虾起步,如今小龙虾的生意越做越大,一家人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陈德英的故事,
    • 姚鹏 2024-10-10
  •  
  • 四川:助农村妇女成为“乡村振兴巾帼新农人”
  •  
  • 把小核桃做成产业链,创业青年在新疆农村找到“第二故乡”
    把小核桃做成产业链,创业青年在新疆农村找到“第二故乡”
    •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 在瓜果飘香、风景美丽的新疆乡村,做个创业青年是怎样的体验?9月24日,记者在“铸牢共同体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天山南北唱新歌”集中采访活动中来到阿克苏地区温宿县金华新村,见到了多位来新疆创业的年轻人。这些创业青年带动当地少数民族村民就业,大家一起搭建核桃产业链、打造水果品牌、经营民宿,业余时间则一同庆祝传统节日,融合成
    • 魏其濛 王雪儿 2024-09-27
  •  
  • “新农人”周波成长记:从“农机达人”到“农技达人”
    “新农人”周波成长记:从“农机达人”到“农技达人”
    • 新华社长沙9月21日电 “只要拥有足够多、足够新的农机,种粮就不会是件难事?”10年前,当大学毕业不久的周波回到家乡湖南省沅江市草尾镇乐园村成为一名“新农人”时,曾单纯地认为“是的”。“2014年我回村时发现,还有村民在用牛耕地,这是我一开始迷信农机的主要原因。”周波回忆。正好当时农业部门在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不仅提供大量扶持资金,还提供部分免
    • 周勉 2024-09-26
  •  
  • “乡村CEO”蹚出振兴路
    “乡村CEO”蹚出振兴路
    • 新华社南昌9月16日电 随着燃烧的松木在灶台下噼啪作响,奶白的豆浆表面慢慢凝结成膜,江西赣州亮金腐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韦熟练地用小刀将薄膜沿锅边划开,拇指和食指迅速捏起腐竹,挂在锅上架起的竹竿上,一片腐竹便初见雏形了。“我们阳埠家家户户都做腐竹,小时候总能看到乡亲们挑着扁担走街串巷卖腐竹。”陈韦介绍,腐竹是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阳埠乡的传统美
    • 刘佳敏 2024-09-19
  •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   33   34   下一页»   共670条/34页 
 
按分类浏览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