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人物事迹
  • 刘涛:一个农民导游不屈不挠的转型路
    刘涛:一个农民导游不屈不挠的转型路
    • 刘涛正在调试直播设备,他家中的一面墙挂满了他与外国游客的合影。廖子毓 摄背靠甲天下的山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的农民刘涛最近火了。在抖音上,这个给自己命名为“Teacher Liu”的农民拥有200多万名粉丝,发布的短视频获赞数累计超过2477万,他翻唱的英文儿歌《row the boat》引起了网络上改编合唱的热潮,甚至一度冲上了抖音热榜第一。近日,记者在
    • 2022-07-14
  •  
  • 青年茶农周正祥:“手艺人”也是“守艺人”
    青年茶农周正祥:“手艺人”也是“守艺人”
    • “实在是不好意思啊,这会儿外面放晴了,我们得接着干活儿了。”采访周正祥,是趁着一个下雨的空当完成的。2022年6月29日下午4点多,一阵雨飘过后,周正祥匆匆挂掉电话,连忙回到茶园里,与工人们继续忙碌起来。他们要趁着雨水多的时候,疏松土壤,给茶叶施肥,这样既能借雨水使肥料效用最大化,也能避免草害盛行。这段时间,周正祥每天早上6点多就到茶园,一忙
    • 魏文杰 2022-07-14
  •  
  • 山西平顺:黄花沟里的种花人
    山西平顺:黄花沟里的种花人
    • 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龙门寺边上有条黄花沟,顺着黄花沟一路往北,出平涉隧道,就到了河北涉县地界。自新村是黄花沟入“涉”的最后一个村。其实,黄花沟的命名和眼前的景象并没有太大关系,自新赶夫岩的这些黄花多半是近几年刘爱平扦插抚育的。39岁那年,刘爱平贷了2万元,用三万七千元从河北涉县神头乡四合村生产队手上承包了赶夫岩1200亩荒沟的经营权。“承包50
    • 苏娟 马梦宁 万卓明 2022-07-14
  •  
  • 北京密云向阳农机合作社经理高大辛:农机大王
    北京密云向阳农机合作社经理高大辛:农机大王
    • 夏日炎炎,麦田尽收,新稼入土。田间地头的劳作比天气更火热。高大辛站在田边,正指导农机新手熟悉无人驾驶收割机的操作系统。国字脸,浓眉,大眼睛,肤色黝黑,一条汗巾自肩头垂下,今年42岁的高大辛是密云向阳农机合作社经理,不仅农机开得好,还懂经营,会管理,爱琢磨新技术。“科技兴农,跟上时代的脚步。”——高大辛在来到向阳农机合作社之前,高大辛对拖
    • 王可心 2022-07-13
  •  
  • 邵书琴:扎根云端牧场的“柯兰姑娘”
    邵书琴:扎根云端牧场的“柯兰姑娘”
    • 邵书琴(左)与刺绣合作社社员交流。资料照片5月底,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雪席卷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托云牧场。31岁的文体广电中心主任邵书琴,一边交代小伙伴们“多拍些素材、多注意安全”,一边跳上汽车,赶往灾情最重的一连。托云牧场坐落在祖国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之上,喀喇昆仑山脚下,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被称为“云端牧场”。下辖的3个连队,呈“品”
    • 尚杰 李慧 2022-07-11
  •  
  • 宋丽莹:带领乡亲致富的“苇编姑娘”
    宋丽莹:带领乡亲致富的“苇编姑娘”
    • 宋丽莹:带领乡亲致富的“苇编姑娘”马踏湖位于山东省桓台县,湖中蒲苇丛生、碧荷连天,在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中位列第一名。在这里,有一位苇编“守艺人”,90后党员宋丽莹,她组织乡亲们利用马踏湖边的万亩芦苇编织成各类工艺品,不仅带动湖区村民致富,还让传统苇编走出了乡村,走向了世界。记者:朱晓光 贾宜冉(实习)报道员:何子强新华社音视频部制
    • 朱晓光 贾宜冉 2022-07-10
  •  
  • 为了让菌草造福世界
    为了让菌草造福世界
    • 2021年11月19日上午,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忆起20多年前一件往事。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接待了来访的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省长拉法纳玛。“我向他介绍了菌草技术,这位省长一听很感兴趣。我就派《山海情》里的那个林占熺去了。”林占熺(林良辉 摄)《山海情》剧中名为凌一农的农技专家,原型就是林占熺。那次会见之后,很快,
    • 钟兆云 2022-07-10
  •  
  • “90后”海归女硕士肖源:让新农人的梦想在荒山开花结果
    “90后”海归女硕士肖源:让新农人的梦想在荒山开花结果
    • 肖源在给黄金贡柚疏果。邵伟/摄人物小传肖源,“90后”巾帼新农人。2019年,凭着一股子对农业农村的热爱,曾在俄罗斯留学7年的肖源回到家乡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蛇形山镇创业,创立了湖南源容开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走上了新型职业农民之路,希望带动乡亲们一同致富。2020年,通过产业帮扶,肖源帮助蛇形山镇38村209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实现了脱贫致富。如今,肖
    • 邵伟 2022-07-09
  •  
  • 【奋斗者正青春】山东农大科研团队:用青春守护中国粮
    【奋斗者正青春】山东农大科研团队:用青春守护中国粮
    • 【奋斗者正青春】山东农大科研团队:用青春守护中国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责任编辑:史亚琪
    • 2022-07-09
  •  
  • 种粮大户爷仨接力种好粮
    种粮大户爷仨接力种好粮
    • 种粮大户爷仨接力种好粮徐淙祥是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农民,一直潜心钻研农业科学技术,2010年牵头成立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逐渐成为当地种粮大户,获得过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种粮标兵等荣誉称号。在徐淙祥的带动下,他的儿子徐健、孙子徐旭东先后投身于科技种粮事业,粮食不断增产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很多乡亲走上致富之路。记者:金剑 水金辰 赵金正
    • 金剑 水金辰 赵金正 2022-07-07
  •  
  • 00后”新农人周凡越:玩转“十八般”农机促增收
    00后”新农人周凡越:玩转“十八般”农机促增收
    • 周凡越驾驶农机。海盐县传媒中心供图近日,在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于城镇瑞丰农场的小麦田里,“00后”新农人周凡越正忙着收割自家农场里最后50亩小麦。周凡越年纪虽轻,操作起收割机来却极为熟练,两个小时的时间,50亩麦田就只剩下整齐的麦茬。捧着饱满的麦粒,闻着麦香,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周凡越的脸上,今年他家农场种了600多亩小麦,亩产能有550斤。“今年市场
    • 张雨滴 王中鹏 张正龙 2022-07-07
  •  
  • 时代楷模、“菌草技术之父”林占熺:我愿做一株小小的菌草
  •  
  • “80后”“粮二代”回归土地筑就幸福生活
    “80后”“粮二代”回归土地筑就幸福生活
    • 中国北方夏季凌晨4点,天色是鱼肚白,微凉的空气中夹着麦香。每当这个时刻,刘莉便开启了麦收时节一天的工作,在地头引导联合收割机有序进入麦田,并将每辆运粮车搭载的品种与后方沟通,让不同品种的小麦有序分类入库。刘莉是山东潍坊高密市的一名“80后”返乡创业女大学生,如今在家乡深情耕耘11载。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她把最初流转的38亩土地发展成规模560
    • 沙见龙 孙婷婷 梁犇 2022-07-05
  •  
  • “90后”新农人胡盼盼的田园创业梦
    “90后”新农人胡盼盼的田园创业梦
    • 新农人、家庭农场主、电商助农合伙人……“90后”女孩胡盼盼身上的一个个标签,都离不开“农”字。大学毕业在外工作一段时间后,胡盼盼回到家乡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古城镇古龙社区创业,在家人的支持下成立家庭农场,成为一名新农人。胡盼盼的家庭农场除了种植水稻、小麦等传统粮食作物,还发展蔬果种植和生态养殖,探索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近年来,胡盼
    • 2022-07-05
  •  
  • 小麦专家郭进考:把小麦“金种子”牢牢攥在中国人手中
    小麦专家郭进考:把小麦“金种子”牢牢攥在中国人手中
    • 5月25日,郭进考在马兰农场的选种圃,发现了有苗头的育种材料。河北日报记者 赵红梅 摄麦收时节,燕赵平原麦浪翻滚、麦香四溢,一个个好消息接踵而至——河北省辛集马兰农场小麦实收地块平均亩产822.75公斤;河北邯郸大名县石家寨村两块麦田实打实收,亩产861.35公斤;亩产863.76公斤!河北小麦亩产历史新高在邢台市南和区阎里村诞生;…………各地接连出现的亩
    • 赵红梅 2022-07-05
  •  
  • 八旬小麦育种专家赵瑜:将“育种报国”梦想写在大地上
    八旬小麦育种专家赵瑜:将“育种报国”梦想写在大地上
    • 赵瑜,1935年生于甘肃永登。1959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著名小麦育种专家、陕西省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怀揣“育种报国”的梦想,60多年潜心小麦育种,探索出了“少投入高命中率”小麦育种方法,先后培育出9个小麦品种。这些品种遍及黄淮麦区,累计推广8000多万亩,帮助农民实现增收50多亿元。赵瑜(左二)在观察记录小麦生长情况。史良琦
    • 龚仕建 2022-07-05
  •  
  • 栾晓燕:“豆大”的事儿,她一干就是37年
    栾晓燕:“豆大”的事儿,她一干就是37年
    • “你看这些豆子多漂亮啊,颜色、形状都特别美!”栾晓燕抓起一把她“心爱”的豆子,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般,眼神充满无限怜爱。栾晓燕是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的育种专家,走进她的办公室,目光所及的地方都是豆子。被牛皮纸包起来的豆子,干瘪的豆子,豆荚里的豆子……所有的豆子都像栾晓燕的孩子似的被她精心呵护着,她说自己像是豆子的母亲,看着豆子们一步
    • 侯鸣 黄腾 2022-06-30
  •  
  • 村里来了个会种地的博士
    村里来了个会种地的博士
    • 地处大巴山区的重庆市城口县咸宜镇咸宜村,村里的桩子坝特色农作物种植基地,今年首次试种的黑土豆迎来收获季,村民们最近正忙碌着收获地里的“黑金疙瘩”。这些在当地村民们看来长相奇特的作物,将是他们今年增收的重要来源。而将黑土豆引入咸宜村的,是一位90后的会种地的博士。1992年出生的刘丽霞,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大学本科期间入党的她已经有近十
    • 2022-06-30
  •  
  • 安徽:父子两代人的科技种粮故事
    安徽:父子两代人的科技种粮故事
    • 安徽:父子两代人的科技种粮故事新华社责任编辑:王锋简介70岁的曹仁宏,是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平铺镇平铺村人,是当地有名的“田把式”,在当地最早开展规模经营,因为粮食产量高而获得农业部表彰的种粮标兵。45岁的曹晶晶,2014年接过父亲的“接力棒”,经营合作社,运用新科技。2021年,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有意与曹氏父子合作,共同打造新型“无人农场”。他
    • 2022-06-24
  •  
  • “农”潮儿——河北赞皇县黄北坪的“葡萄夫妇”
    “农”潮儿——河北赞皇县黄北坪的“葡萄夫妇”
    • “农”潮儿——河北赞皇县黄北坪的“葡萄夫妇”长城新媒体作者:李畅 朱昊明作者单位:长城新媒体责任编辑:刘佩尧 贾明伟总平台审核编辑:王锋简介弄潮儿,喻有勇敢进取精神的人。新时代,赋予农民更广阔空间,而新的农民,也带给时代更多可能。这次,我们寻找到了河北石家庄的“葡萄夫妇”韩旭辉、李丽,他们利用双手和智慧,勤劳与热爱,去制造快乐,实现价值
    • 李畅 朱昊明 2022-06-24
  •  
 «上一页   1   2   …   18   19   20   21   22   …   33   34   下一页»   共671条/34页 
 
按分类浏览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