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人文历史
  • 中华文化 | 充实之谓美 Moral Fulfillment Is Beauty Itself
    中华文化 | 充实之谓美  Moral Fulfillment Is Beauty Itself
    • 充实之谓美 Moral Fulfillment Is Beauty Itself各种美好品德充实于内心就是美。出自《孟子·尽心下》。孟子对于美的本质的认识,与儒家的伦理道德密切相关。在孟子的美学思想中,“美”是人格评价序列“善、信、美、大、圣、神”当中的一级。“充实”喻示了道德圆满、和谐、完备的境界,当一个人被“善”“信”等品德充实,他必然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而体现为
    • 2022-08-10
  •  
  • 中华文化 | 言 Language
    中华文化 | 言  Language
    • 言Language言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意愿以及相互交流的基本载体。对于“言”是否能够准确、完整地表达想法,尚存在争论。人们会出于各种原因,有意或无意地用言语掩盖或错误地表达想法。此外,“言”有时也特指为政者对百姓的教化方式。儒家重视“言传”的作用,而道家则主张“不言之教”。Yan means language, or words. Language is the basic vehicle th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8-07
  •  
  • 中华文化 | 因材施教 Audience-based Education
    中华文化 | 因材施教  Audience-based Education
    • 因材施教Audience-based Education根据人的资质、志趣等实施教育、教学。“材”指人的资质、志趣、受教育程度等因素。这是孔子最早实践、经后人总结概括而确立的教育、教学原则。《礼记·中庸》所说的“率性”(遵循人的天性)、《周易》所说的“尽性”(充分发挥天性),可以说是这一原则的基础理念,它至今仍被广为提倡,其要旨是:教育、教学在内容选择、方法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8-06
  •  
  • 中华文化 | 和 Harmony
    中华文化 | 和  Harmony
    • 和Harmony不同事物之间的和谐共处。古人认为,不同事物的共处及事物间稳定秩序的形成,不能通过消除事物之间的差异来实现,而应在尊重和保全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寻求事物之间的和谐共处,这就叫“和”。在“和”的状态下,不同事物可以发挥其各自的特质,相互补充、相互辅助,激发个体乃至整体的活力。The ancient Chinese believed that coexistence of differen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8-05
  •  
  • 中华文化 | 教学为先 Education Must Be Placed First
    中华文化 | 教学为先  Education Must Be Placed First
    • 教学为先Education Must Be Placed First教育要放在首位。这里的“先”,既表示其重要性,也表示其先行性。归纳古人相关论说,其蕴含的意思主要是:个人的成长成才,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国家的建设及有效治理,发现事物固有原理、发挥其固有属性以成就事功等,均离不开教育。因此,兴办教育是国家重要职能之一。这是中华民族自古及今的共识。Here first express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8-03
  •  
  • 中华文化 | 类 Category
    中华文化  | 类  Category
    • 类Category种类,类别。“类”是对具有相同属性、特征的人或事物的指称。“类”体现着对事物共性以及不同类别事物间区别的把握。明确个体事物的类别归属,明确不同属类的区别与界限,是对事物进行命名并进而构建万物秩序的基础。古代诸多学派都对“类”的概念进行过探讨,对类名的使用、分类原则、同类事物间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Lei is used to r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8-02
  •  
  • 中华文化 | 颂赞 Extolment and Commendation
    中华文化 | 颂赞  Extolment and Commendation
    • 颂赞Extolment and Commendation歌颂、赞扬美好的人物、事物、功德、品行等,并弘扬其积极意义和正面价值的文体。“颂”本指仪容,作为文体名称,有“描摹仪容”“颂扬”双重含义,意思是通过描写仪容状貌颂扬人的德行;“赞”是赞美,用于对人的功德或美好事物的赞美与评价。二者的共同点都是以歌颂赞美为宗旨,篇幅简短,句式整齐,多用韵文。南朝刘勰高度推崇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8-01
  •  
  • 名言 | 孔子: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名言 | 孔子: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名言 | 孔子: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孔子,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论语》一书主要以语录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责任编辑:杨娜
    • 2022-08-01
  •  
  • 中华文化 | 视人如己 Treat Others the Way You Treat Yourself
    中华文化  | 视人如己  Treat Others the Way You Treat Yourself
    • 视人如己Treat Others the Way You Treat Yourself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他人。中国自古,无论哪一个思想流派,都不背离“爱”的基本原则,都认为人与人之间,不论亲疏贵贱,皆须保有基本的善意或同情。它不仅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重要原则,也可引申为反对暴力、强权的国际原则。与孔子的“恕道”(推己及人的原则)一样,其基本精神是仁爱、平等与宽容。Since ancie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8-01
  •  
  • 中华文化 | 为仁由己 Readily Practice Benevolence and Virtue
    中华文化 | 为仁由己  Readily Practice Benevolence and Virtue
    • 为仁由己Readily Practice Benevolence and Virtue践行仁德取决于自己。孔子在向弟子讲解仁德之义时,提出了“为仁由己”的观念。孔子强调,仁德的实现并不依赖于外在的规范。虽然仁德要求人们克制自己的言行以符合礼的要求,但对仁德的践行根本上还是取决于人们自身对仁德的认同与追求,并自觉地按照仁德的标准行事。When explaining benevolence and virtue to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8-01
  •  
  • 中华文化 | 身教 Teach by Example
    中华文化 | 身教  Teach by Example
    • 身教Teach by Example用实际行动教导人。与“言教”(用语言讲述教导人)相对。本指执政者不要满足于简单的发号施令和言语说教,而要以自身的实际行动,为民众起到道德示范作用,以达成社会治理的目标。与“人治”思想相通。后转为重要的教育理念:教师不仅要用语言讲授知识、教育学生,更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治学、修德等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以便更好地感化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7-28
  •  
  • 中华文化 | 慈 Kindness
    中华文化 | 慈  Kindness
    • 慈Kindness慈爱,古人倡导的一种美德。儒家在强调子女孝亲的同时,也提倡为人父母者应关爱、呵护自己的子女,也就是“慈”。慈爱之心的培养,还使得为政者能够在施行政事时,像对待自己子女一样关爱、呵护治下的百姓。在道家的思想中,“慈”往往专指统治者对待百姓的慈爱。Kindness is a virtue espoused by ancient Chinese. While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7-27
  •  
  • 科技赋能,安全食菌不是梦
  •  
  • 中华文化 | 因革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中华文化 | 因革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 因革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既有所继承又有所创革。“因”是继承、沿袭,“革”是革新、改变。这一思想可溯源到孔子。在孔子看来,夏商周三代礼制都是在前代基础上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有所损益的。所谓“损益”就蕴含了因革的观念。汉代扬雄对“因革”作了比较系统的阐发。这一思想后来被南朝刘勰用于文论,进而衍生出“通变”概念。“因革”“通变”体现的都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7-24
  •  
  • “冬病夏治”必选“三伏贴”?专家提示:部分老人不适用穴位敷贴
  •  
  • 科普 | 威力强大的太阳风
    科普 | 威力强大的太阳风
    • 太阳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太阳系天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家们发现太阳风对木星两极加热的程度超过预期,太阳风对木星的影响是“空间天气的极端例子”。太阳风也“偷”走了火星上曾经存在的厚厚的大气层,在太阳风暴期间,火星大气的损失尤为明显。受到太阳风影响的还有地球,那么太阳风是如何影响地球的呢?来源:视觉中国事实上,太阳活动是日地空
    • 2022-07-22
  •  
  • 名人名言 | 孟郊: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
    名人名言 | 孟郊: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
    • 孟郊: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孟郊,唐代诗人,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代表作有《游子吟》等。责任编辑:杨娜
    • 2022-07-22
  •  
  • 文化术语 | “压茬”
  •  
  • 中华文化 | 射礼 Rites of Archery
    中华文化 | 射礼  Rites of Archery
    • 射礼 Rites of Archery射箭之礼,是古代人伦生活中的一项重要礼仪。“射”指射箭,是古代学子需要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能之一。“射礼”即是按照特定的仪程,安排宾主三番轮射。因射者的身份及礼仪场合不同,“射礼”又有大射、乡射、燕射之别。“射礼”中的射箭活动,除了追求中的(dì)的准度等实际射击效果,也要求射者身体和心态的端正,射的不中则反省自己的身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7-21
  •  
  • 中华文化 | 甲骨文 Inscriptions on Bones or Tortoise Shells
    中华文化 | 甲骨文 Inscriptions on Bones or Tortoise Shells
    • 甲骨文Inscriptions on Bones or Tortoise Shells商周时期用于占卜记事而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文字,有三千多年历史。甲骨文最初出土于河南安阳的小屯村殷墟,一般认为由晚清金石学家王懿荣于1899年最早发现。商周时期,王室及贵族上自国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如祭祀、气候、收成、征伐、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7-20
  •  
 «上一页   1   2   …   22   23   24   25   26   …   32   33   下一页»   共645条/33页 
 
按分类浏览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