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人文历史
  • 中华文化 | 时中 Shizhong (Follow the Golden Mean)
    中华文化 | 时中  Shizhong (Follow the Golden Mean)
    • 时中Shizhong (Follow the Golden Mean)随时保持符合中庸之道。“时中”一说出自《礼记·中庸》。儒家以“中庸”作为行事的最高准则,强调为人处世应无过、无不及。但无过、无不及的标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教条,而是随时变化的。人们需要在每一个具体的生活处境中,思考道德、礼法的要求,时时、处处践行“中庸”的准则,即“时中”的要求。This term, which or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6-17
  •  
  • 中华文化 | 自信 Believe in Oneself
    中华文化 | 自信  Believe in Oneself
    • 自信Believe in Oneself相信自己。即对自己的想法、做法等的正确性、正当性由衷地抱有坚定信心,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坚定不移地为之努力,绝不放弃自己的信念和目标,不含糊动摇,不屈己就人。自信的前提是自我诚信,只有做到了自我诚信,才能给予自己强大的信心,也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自信”所强调的是主体性的树立,与“自强不息”的精神相通。Have trust i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6-15
  •  
  • 中华文化 | 形名 Xingming (Form and Name)
    中华文化 | 形名  Xingming (Form and Name)
    • 形名Xingming (Form and Name)“形”指事物的形体,“名”指事物的名称。古人认为事物是有形的,有形之物具有自身的规定性,并与他者相区别。而“名”则用以指称这些有形之物。由“名”所构成的秩序,明确了有形之物彼此间的关系及其在整体秩序中的地位。有学派认为,事物固有的“形名”即已包含某种合理的秩序,为政者应遵循并维护这一“形名”秩序。也有学派认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6-14
  •  
  • 辟谣 | 黄瓜敷脸可以补水保湿?来看真相
    辟谣 | 黄瓜敷脸可以补水保湿?来看真相
    • 很多人喜欢用黄瓜敷脸,认为补水保湿,实际上真是这样吗?图片来源:视觉中国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其中水分70%存在于真皮,并且从真皮逐渐向表皮渗透,逐渐到最外面的角质层,然后散失到空气中,如果水分散失得比较快,那就易使皮肤干燥。皮肤散失水分的快慢取决于我们皮肤屏障的完整性。那么,什么是皮肤的屏障呢?我们皮肤的最外层是角质层,在角质层的细胞之
    • 2022-06-13
  •  
  • 中华文化 | 道枢 Pivot of Dao
    中华文化 | 道枢  Pivot of Dao
    • 道枢Pivot of Dao道的关键。枢:关键,枢要。出自《庄子·齐物论》。庄子指出,人们往往会站在自我立场、以自己的标准去看待他者。而由于立场或标准的不同,人们对彼此、对事物的看法会形成对立和纷争。因此,庄子主张,超越自我立场,不以自己的标准去看待他者,就能够消弭事物之间的对立与是非。以这样的视角或态度去观照世界,就把握了道的关键。Literally, t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6-12
  •  
  • 中华文化 | 气往轹古 A Piece of Writing with Appeal Surpasses That of Ancient Writers
    中华文化 | 气往轹古  A Piece of Writing with Appeal Surpasses That of Ancient Writers
    • 气往轹古A Piece of Writing with Appeal Surpasses That of Ancient Writers文章的气势、气概等超越古人。这里的“气”的含义很广泛,指文章的气势、气概,也兼指作品所蕴含的作家个人的精神气质、气节;“往”,过往,指“气”所经行之处;“轹”,本义是车轮碾过,引申为超越。这是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辨骚》中对于屈原作品的特点所作的概括,后成为文艺创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6-11
  •  
  • 社会保险基金 social security fund
    社会保险基金 social security fund
    • 人社部6月7日发布的《202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显示,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合计68205亿元,比上年增长34.6%。The revenue of China's social security fund topped 6.82 trillion yuan last year, soaring 34.6 percent from 2020, according to a statistical bulletin relea
    • 2022-06-11
  •  
  • 名言 | 苏轼:君子以其身之正,知人之不正;以人之不正,知其身之所未正也
    名言 | 苏轼:君子以其身之正,知人之不正;以人之不正,知其身之所未正也
    • 名言 | 苏轼:君子以其身之正,知人之不正;以人之不正,知其身之所未正也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责任编辑:杨娜
    • 2022-06-09
  •  
  • 中华文化专 | 虚怀若谷 An Open Mind as Broad as a Mountain Valley
    中华文化专 | 虚怀若谷  An Open Mind as Broad as a Mountain Valley
    • 虚怀若谷An Open Mind as Broad as a Mountain Valley心胸像山谷一样深广。形容为人谦虚豁达,善于听取他人各种意见。这被认为是取得大成就的人以及领导者应该具备的良好品质。具备这种品质的人,能够接受各种意见甚至是批评、反对的声音,这样可以及时改正自身缺点或修正决策失误,吸引更多的人归向自己,使自己获得更多支持。此与“厚德载物”“有容乃大”相通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6-09
  •  
  • 中华文化 | 不争 Not Engaging in Contention
    中华文化 | 不争  Not Engaging in Contention
    • 不争Not Engaging in Contention不争夺,不争斗。个人对外物过度的欲求,会导致彼此之间的争夺。而无序的纷争则会造成道德的沦丧和社会秩序的混乱。因此,儒家和道家都主张“不争”。儒家主张一方面按照礼的规则,有差等地安顿并节制人的欲望;另一方面则通过道德教化,引导人们自省其过而不责备于人,由此实现“不争”。道家则主张通过君主的无为,以辅助百姓处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6-08
  •  
  • 中华文化 | 气节 Moral Integrity
    中华文化 | 气节  Moral Integrity
    • 气节Moral Integrity指人的志气和节操。志气即志向以及为实现志向而显示出的强大精神动力,如信念、勇气等;节操即对自身德行和合于道义行为的守护与坚持。今泛指坚持正义,在任何威逼利诱面前不屈服、不动摇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品质为历代正义之士所崇尚,被认为是立身处世的根本所在。中华民族数千年,历经磨难而能长盛不衰、生生不息,与此密切相关。This te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6-06
  •  
  • 中华文化 | 崇德 Moral Elevation
    中华文化 | 崇德  Moral Elevation
    • 崇德Moral Elevation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提升品德。早期儒家的《论语》《周易》等文献中都提到“崇德”的观念。儒家高度重视人的道德,而人的道德需要不断地提升和完善,这即是“崇德”的过程。人们可以通过对忠信等道德原则的坚守来修正自己的言行,以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同时,只有不断磨炼,才能真正实现“崇德”。This term refers to elevation of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6-05
  •  
  • 名言 | 方孝孺:适己而忘人者,人之所弃;克己而利人者,众之所戴
    名言 | 方孝孺:适己而忘人者,人之所弃;克己而利人者,众之所戴
    • 名言 | 方孝孺:适己而忘人者,人之所弃;克己而利人者,众之所戴方孝孺,明朝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主要作品有《逊志斋集》《方正学先生集》等。责任编辑:贾倩
    • 2022-06-03
  •  
  • 端午安康!在赛龙舟、挂艾草这些民俗中寄托美好祝福
    端午安康!在赛龙舟、挂艾草这些民俗中寄托美好祝福
    • 端午安康!在赛龙舟、挂艾草这些民俗中寄托美好祝福央视新闻客户端责任编辑:李彬玉
    • 2022-06-03
  •  
  • 中华文化 | 楚辞 Chuci (Ode of Chu)
    中华文化 | 楚辞  Chuci (Ode of Chu)
    • 楚辞Chuci (Ode of Chu)楚辞是由屈原创作的一种诗体,后来又成为代表中国古代南方文化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运用楚地(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文学体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因而得名。“楚辞”之名,西汉初期已有之,后刘向辑录成集,收战国时期楚国人屈原、宋玉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严忌、王褒、刘向等人作品共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6-03
  •  
  • 品味粽香端午 传承家国情怀
    品味粽香端午 传承家国情怀
    • (视频)岁至端午,粽香袅袅,又念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百年来,屈原爱国忧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通过一首首诗词,穿越岁月长河传唱至今,“端午”二字已成传承、弘扬、激发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载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
    • 2022-06-03
  •  
  • 海报:端午节
    海报:端午节
    • 海报设计:韩云佳责任编辑:齐翼
    • 2022-06-02
  •  
  • 中华文化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A Craftsman Must Sharpen His Tools to Do His Job
    中华文化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A Craftsman Must Sharpen His Tools to Do His Job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A Craftsman Must Sharpen His Tools to Do His Job工匠想要很好地完成工作,必须先把工具弄得锋利好用。这是《论语·卫灵公》中记载的孔子(前551—479)的话。孔子本意是说,上层社会中有才能、有仁德的人是实现仁德理想的“利器”,为他们做事,和他们结为朋友,才能得到实现仁德理想的机会,有利于国家和社会。后来多用于比喻要做好一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6-02
  •  
  • 中华文化 | 荣辱 Honor and Disgrace
    中华文化 | 荣辱  Honor and Disgrace
    • 荣辱Honor and Disgrace荣誉与耻辱。“荣辱”是对个人或群体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所给予的评价与反馈。“荣辱”的评判以社会认可的价值标准为依据。言行符合标准,会享有荣誉;违背标准,则会遭受耻辱。此外,“荣辱”也指个人或群体对自身言行表现的道德感受,即感到光荣或耻辱。这种自我的道德感受源自对价值标准的认同。不过,不同学派所主张的价值标准会有所差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5-30
  •  
  •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流沙千年望敦煌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流沙千年望敦煌
    •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流沙千年望敦煌新华社责任编辑:李旸
    • 2022-05-30
  •  
 «上一页   1   2   …   24   25   26   27   28   …   31   32   下一页»   共638条/32页 
 
按分类浏览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