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人文历史
  • 中华文化 | 有心之器 Objects of Intelligence and Sentiment
    中华文化 | 有心之器  Objects of Intelligence and Sentiment
    • 有心之器Objects of Intelligence and Sentiment本指有智慧情感的人,引申指由人类心灵智慧所创的文章及各种器物。无论是文章还是器物,它们都自然打上了人类精神创造的烙印,并带有外在的文采或纹饰。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原道》中指出,天地万物无不具有文德,即外在的形式美,人类具有追求外在形式之美的天性,这是文学艺术作品以及文章形式之美得以产生的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5-30
  •  
  • 中华文化 | 朋友 Friends
    中华文化 | 朋友  Friends
    • 朋友Friends志气相投而能相互补益的人。它是非亲族的人之间所建立的亲密的社会关系,属于儒家认为的“五伦”之一。“朋”本义是上古货币单位,如同两串系在一起的贝(或玉),引申为“同门”,指一师之徒,即在一起相互切磋砥砺、探究学问和道义的人;“友”的古字形似方向相同的两只手,引申为“同志”,即志趣、志向相同的人。这种关系的建立和维系,对于超越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5-27
  •  
  • 中华文化 | 见微知著 Learning About What Is Forthcoming by Observing Tiny Clues
    中华文化 | 见微知著  Learning About What Is Forthcoming by Observing Tiny Clues
    • 见微知著Learning About What Is Forthcoming by Observing Tiny Clues发现细微苗头,就能知道事物的演变趋势或整体状态。“微”即隐微、不明,指事物尚处于不易被察觉的潜在状态;“著”即显著、明显,指事物的本质已经充分显现或事物的发展已处于充分展开的状态。任何事物都有一个由隐而显、由小变大的过程,还可能引发其他连锁反应。做任何事情,都要深刻认识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5-25
  •  
  • 国家卫健委: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17年的10.64%提升到2020年的20.02%
  •  
  • 我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增至18项 数量居世界首位
  •  
  • 中华文化 | 民生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中华文化 | 民生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 民生Livelihood of the People百姓的生计或生活。百姓为了谋生,往往不辞辛劳。为政者对此应予体恤,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以及政策、制度保障,而不可侵扰、危害民生。这是治国理政、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基本前提。如果百姓生活困顿,衣食无着,就会有人铤而走险,这对执政者来说也不是好事情。“安民”的根本在于重视并解决好民生问题。The term means life or liv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5-21
  •  
  • 中华文化 | 投桃报李 Return Kindness with Kindness/Return Goodwill in kind
    中华文化 | 投桃报李  Return Kindness with Kindness/Return Goodwill in kind
    • 投桃报李Return Kindness with Kindness/Return Goodwill in kind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你赠我木桃,我回赠你木李(“木桃”即楂子,一种落叶灌木,果实圆,味酸涩,一说即桃子)。泛指互赠礼品,礼尚往来。其意义并不在于互赠的礼品本身,而在于以礼品为载体,传递对对方的善意,表达与对方永结友好的诚意,其中隐含平等互惠的关系原则。它是“以德报德”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5-20
  •  
  • 中华文化 | 德操 Moral Integrity
    中华文化 | 德操  Moral Integrity
    • 德操Moral Integrity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对道德的坚守。出自《荀子·劝学》。荀子认为,人可以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但人的德行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有所缺失,因此荀子十分重视对德行的坚守。“德操”是让自己的视听、言语、思虑始终符合道德礼法的要求,不被任何外在事物干扰。具备“德操”是成就完善人格的基础。This term refer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5-18
  •  
  • 书价立法如何“砍一刀”
  •  
  • 名言 | 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名言 | 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 名言|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学习强国”学习平台2022-05-15陶渊明,东晋时期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有《陶渊明集》。责任编辑:杨娜
    • 2022-05-16
  •  
  • 中华文化 | 好生 Cherishing Life
    中华文化 | 好生  Cherishing Life
    • 好生Cherishing Life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爱惜生命,爱护百姓。中国古人认为,使万物生生不息,是天地的美德;喜爱生存,厌恶死亡,是人之常情。因此,执政者对百姓的生命要多加爱惜,如:不轻易动用极刑,不轻易发动战争,为百姓兴利除害,使百姓安居乐业,等等。“好生之德”是执政者应该具有的美德,也是执政者应该坚守的原则。这一理念与“爱民”“爱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5-16
  •  
  • 名言 | 夏衍:种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 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
    名言 | 夏衍:种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  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
    • 名言 | 夏衍:种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炼夏衍,中国著名文学、 电影、 戏剧作家,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代表作有《法西斯细菌》《包身工》等。责任编辑:杨娜
    • 2022-05-15
  •  
  • 北京一天核酸检测1552万人 我们的“大白”从哪里来?
    北京一天核酸检测1552万人 我们的“大白”从哪里来?
    • 北京一天核酸检测1552万人 我们的“大白”从哪里来?北京新媒体集团作者单位:北京广播电视台责任编辑:赵晨蕊 白延龙简介近期北京市出现疫情,按照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部署,北京市组织了多轮核酸检测筛查。5月7日共筛查1552万人,全部完成检测。一天需要完成上千万人的核酸检测,单靠医护人员是远远不够的。那我们是如何做到每个街道、每个社区都有检测
    • 2022-05-15
  •  
  • 中华文化 | 未雨绸缪 Get Prepared for a Rainy Day
    中华文化 | 未雨绸缪  Get Prepared for a Rainy Day
    • 未雨绸缪Get Prepared for a Rainy Day趁着天没下雨,先把门窗或房屋修缮好。绸缪指缠绕,引申指修缮。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它并不是为了防止意外发生,而是为了使可能发生的事情不会成为“意外”。它要求人们不要为眼前的情势所局限,而要对可能发生的变化或未来的情势有所预判,提前做好应对,也即所谓“深谋远虑”“防患于未然”。它强调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或动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5-09
  •  
  • 名言 | 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
    名言 | 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
    • 李白,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自然清新的语言,创作出许多杰作,著有《李太白集》。责任编辑:杨娜
    • 2022-05-07
  •  
  • 马拉喀什条约对我国生效
    马拉喀什条约对我国生效
    • 《关于为盲人、视力障碍者或其他印刷品阅读障碍者获得已出版作品提供便利的马拉喀什条约》5月5日对我国生效。作为目前国际上唯一一部版权领域的人权条约,该条约旨在为阅读障碍者提供获得和利用作品的机会,从而保障其平等获取文化和教育的权利。马拉喀什条约对我国生效后,将极大丰富我国阅读障碍者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其受教育程度,推动我国优秀作品海外传播
    • 2022-05-06
  •  
  • 中华文化 | 诚意 Be Sincere in Thought
    中华文化 | 诚意  Be Sincere in Thought
    • 诚意Be Sincere in Thought在日常生活中追寻道德原则的意愿真实无妄。“诚意”出自《大学》,与“格物”“致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称“八条目”,是儒家所倡导的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环节。“诚意”以“致知”为前提。内心的真实意愿会自然地表现于言行之中,个人的道德行为应出于真实的意愿,而不应在没有真实意愿的情况下仅仅使外在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5-03
  •  
  • 中华文化 | 鉴古知今 Review the Past to Understand the Present
    中华文化 | 鉴古知今    Review the Past to Understand the Present
    • 鉴古知今Review the Past to Understand the Present以过去、历史为镜鉴,可以了解现在并预知未来。也说“鉴往知来”“知古鉴今”。“鉴”本指镜子,引申为借鉴、参照、审察、考察。所谓“鉴古”“鉴往”“知古”主要指总结历史上朝代、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考察历史人物的言行事迹以及是非善恶,来为现实的国家治理和个人的道德修养服务。“知今”“鉴今”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5-01
  •  
  • 《神秘汉字》讲座系列视频
    《神秘汉字》讲座系列视频
    • 0.1 汉字在世界的地位与影响(一)》》《神秘的汉字》讲座系列视频主讲教师:张轶西 林卫清作者:张轶西作者单位:青岛大学责任编辑:杨阳简介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结晶,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本课程系统解密神秘汉字,重新激活汉字文化的内生力,弘扬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华优秀文化。(青岛大学)
    • 张轶西 2022-05-01
  •  
  • 状元十年放不下
  •  
 «上一页   1   2   …   25   26   27   28   29   …   31   32   下一页»   共638条/32页 
 
按分类浏览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