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人文历史
  • 中华文化专 | 见利思义 Think of Righteousness in the Face of Gain
    中华文化专 | 见利思义  Think of Righteousness in the Face of Gain
    • 见利思义Think of Righteousness in the Face of Gain在面对利益之时,首先思考、分辨利益的获取是否符合道义。是儒家用以处理义利关系的准则。对利益的追求与对道义的坚守之间常存在冲突。人们往往会因为贪图私利而忽视道义,行背德违法之事。针对这种情况,孔子提出了“见利思义”的主张,倡导人们应该在道义的原则之下谋求利益。知晓道义的是君子,一味追求利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8-24
  •  
  • 检察听证:以看得见听得懂的方式实现公平正义
  •  
  • 中华文化 | 和谐 Harmony
    中华文化 | 和谐  Harmony
    • 和谐Harmony相互协调,彼此融洽得当。“和”,即协调和睦;“谐”,即融洽,适宜得当。“和谐”首先指不同声音之间的配合得当,构成音乐的整体协调;后指良好的社会关系和治理状态,在尊重差异性、多样性的基础上,达成结合共生的关系,从而形成社会的有机整体。在这个整体中,人们各得其所,各安其位,和睦相处,相得益彰,井然有序,生活安康。它是儒家处理人
    • 2022-08-21
  •  
  • 名言 | 鬼谷子: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
    名言 | 鬼谷子: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
    • 名言 | 鬼谷子: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鬼谷子,战国时期著名谋略家、纵横家创始人,代表作《鬼谷子》等。责任编辑:杨娜
    • 2022-08-19
  •  
  • 中华文化 | 雕琢情性,组织辞令
    中华文化 | 雕琢情性,组织辞令
    • 雕琢情性,组织辞令Ennoble One's Sentiment to Produce Fine Writing陶冶提炼自己的思想情感,组织成精湛优美的文章。诗文不是词句的简单组合,而与作者的情性相关。“情性”可以理解为人的思想情感及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等。作者由个人的思想情感出发,选取合适的辞藻语句来表达,使之能传达出自己的情感与观点,进而感染或启迪更多的读者。这是因为文学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8-19
  •  
  • 名言 | 李斯: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名言 | 李斯: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 名言 | 李斯: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代表作有《谏逐客书》《行督责书》等。责任编辑:杨娜
    • 2022-08-18
  •  
  • 中华文化 | 人伦 Human Relations
    中华文化 | 人伦  Human Relations
    • 人伦Human Relations人与人之间的秩序等级及行为准则。“人伦”一词最早由孟子提出,指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等五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称“五伦”。古人认为,此五者构成了社会秩序的基本架构,体现着人们在长幼、亲疏、尊卑等方面的身份差别。在不同的人伦关系中,人们应遵循与其身份相符的行为准则。This refers to the order or hierarchy of human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8-18
  •  
  • 中国好人 Good Samaritans of China
    • 2022-08-18
  •  
  • 中华文化 | 俭 Thriftiness
    中华文化 | 俭  Thriftiness
    • 俭Thriftiness俭朴,古人倡导的一种美德。在不同学派的思想中,“俭”的含义会有所区别。在儒家看来,“俭”是对奢侈浪费的克服。儒家认为,行礼、行事应避免奢侈。奢侈会带来对物质财富的浪费,同时也会使人们竞逐于物质的富足,从而丧失行礼、行事的初衷与本质。在道家看来,“俭”特指统治者的俭朴。统治者不应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求而耗费民财,应以俭朴的行事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8-14
  •  
  • 极简中国武术史!一分钟带你了解中国武术起源与发展!
    极简中国武术史!一分钟带你了解中国武术起源与发展!
    • 极简中国武术史!一分钟带你了解中国武术起源与发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责任编辑:裴嘉琪
    • 2022-08-14
  •  
  • 县融记者:记忆中的乡愁味道
    县融记者:记忆中的乡愁味道
    • 编者按:“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联合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策划推出系列专题报道,以图文形式展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景象。本期推出《县融记者:记忆中的乡愁味道》。每个人,都会有一种味觉的记忆叫乡愁。它也许是绽放在舌尖上的一丝甜蜜,是飘过鼻尖的一缕烟火气息,唤醒我们深植于内心的记忆,勾起对家乡故土的一抹温情。就让我们跟随县融记者的镜头,一起追寻记忆中
    • 2022-08-14
  •  
  • 中华文化 | 厚德载物 Have Ample Virtue and Carry All Things
    中华文化 | 厚德载物  Have Ample Virtue and Carry All Things
    • 厚德载物 Have Ample Virtue and Carry All Things以宽厚的德性承载天下万物。多指以宽厚之德包容万物或他人。古人认为,大地的形势和特质是宽厚和顺的,它承载万物,使万物各遂其生。君子取法于“地”,要像大地一样,以博大宽厚的道德容纳万物和他人,包含了对自身道德修养及人与自然、社会和谐一体的追求。这是中国人参照大地山川状貌和特质树立的治国理政和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8-11
  •  
  • 名言 | 子夏: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名言 | 子夏: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 名言 | 子夏: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子夏,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学生,为“孔门七十二贤”和“孔门十哲”之一。责任编辑:杨娜-----------------------------编者释义:君子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合乎于礼的规定,那么,天下人就都是自己的兄弟了。出自:春秋 孔子《论语·颜渊》原文选段:司
    • 2022-08-10
  •  
  • 中华文化 | 充实之谓美 Moral Fulfillment Is Beauty Itself
    中华文化 | 充实之谓美  Moral Fulfillment Is Beauty Itself
    • 充实之谓美 Moral Fulfillment Is Beauty Itself各种美好品德充实于内心就是美。出自《孟子·尽心下》。孟子对于美的本质的认识,与儒家的伦理道德密切相关。在孟子的美学思想中,“美”是人格评价序列“善、信、美、大、圣、神”当中的一级。“充实”喻示了道德圆满、和谐、完备的境界,当一个人被“善”“信”等品德充实,他必然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而体现为
    • 2022-08-10
  •  
  • 中华文化 | 言 Language
    中华文化 | 言  Language
    • 言Language言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意愿以及相互交流的基本载体。对于“言”是否能够准确、完整地表达想法,尚存在争论。人们会出于各种原因,有意或无意地用言语掩盖或错误地表达想法。此外,“言”有时也特指为政者对百姓的教化方式。儒家重视“言传”的作用,而道家则主张“不言之教”。Yan means language, or words. Language is the basic vehicle th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8-07
  •  
  • 中华文化 | 因材施教 Audience-based Education
    中华文化 | 因材施教  Audience-based Education
    • 因材施教Audience-based Education根据人的资质、志趣等实施教育、教学。“材”指人的资质、志趣、受教育程度等因素。这是孔子最早实践、经后人总结概括而确立的教育、教学原则。《礼记·中庸》所说的“率性”(遵循人的天性)、《周易》所说的“尽性”(充分发挥天性),可以说是这一原则的基础理念,它至今仍被广为提倡,其要旨是:教育、教学在内容选择、方法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8-06
  •  
  • 中华文化 | 和 Harmony
    中华文化 | 和  Harmony
    • 和Harmony不同事物之间的和谐共处。古人认为,不同事物的共处及事物间稳定秩序的形成,不能通过消除事物之间的差异来实现,而应在尊重和保全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寻求事物之间的和谐共处,这就叫“和”。在“和”的状态下,不同事物可以发挥其各自的特质,相互补充、相互辅助,激发个体乃至整体的活力。The ancient Chinese believed that coexistence of differen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8-05
  •  
  • 中华文化 | 教学为先 Education Must Be Placed First
    中华文化 | 教学为先  Education Must Be Placed First
    • 教学为先Education Must Be Placed First教育要放在首位。这里的“先”,既表示其重要性,也表示其先行性。归纳古人相关论说,其蕴含的意思主要是:个人的成长成才,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国家的建设及有效治理,发现事物固有原理、发挥其固有属性以成就事功等,均离不开教育。因此,兴办教育是国家重要职能之一。这是中华民族自古及今的共识。Here first express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8-03
  •  
  • 中华文化 | 类 Category
    中华文化  | 类  Category
    • 类Category种类,类别。“类”是对具有相同属性、特征的人或事物的指称。“类”体现着对事物共性以及不同类别事物间区别的把握。明确个体事物的类别归属,明确不同属类的区别与界限,是对事物进行命名并进而构建万物秩序的基础。古代诸多学派都对“类”的概念进行过探讨,对类名的使用、分类原则、同类事物间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Lei is used to r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8-02
  •  
  • 中华文化 | 颂赞 Extolment and Commendation
    中华文化 | 颂赞  Extolment and Commendation
    • 颂赞Extolment and Commendation歌颂、赞扬美好的人物、事物、功德、品行等,并弘扬其积极意义和正面价值的文体。“颂”本指仪容,作为文体名称,有“描摹仪容”“颂扬”双重含义,意思是通过描写仪容状貌颂扬人的德行;“赞”是赞美,用于对人的功德或美好事物的赞美与评价。二者的共同点都是以歌颂赞美为宗旨,篇幅简短,句式整齐,多用韵文。南朝刘勰高度推崇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8-01
  •  
 «上一页   1   2   …   21   22   23   24   25   …   31   32   下一页»   共638条/32页 
 
按分类浏览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