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搜索
关 键 词:
         
所属分类:
排序方式:
  
  •  
    • 科普|守护舌尖上的安全!这些食品安全知识要记牢
      • 2024-08-29
    •  
    • 西藏自治区冰川保护条例 regulation on glacier protection in the Xizang Autonomous Region
      西藏自治区冰川保护条例 regulation on glacier protection in the Xizang Autonomous Region
      • 《西藏自治区冰川保护条例》将于2024年10月1日起施行,该法规是西藏生态环境保护立法的一项重要成果。A regulation on glacier protection in the Xizang Autonomous Region will come into effect on Oct. 1, 2024, representing a significant achievement in the region's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2024-08-28
    •  
    • 葱葱红豆树 绵绵守护情——四川雅安村民接续保护红豆古树
      葱葱红豆树 绵绵守护情——四川雅安村民接续保护红豆古树
      • 后盐村的红豆古树。孟锐 摄(人民视觉)红豆树结出色泽鲜艳的红豆。孟锐 摄(人民视觉)点点阳光穿叶洒下,树荫里像泛起金色涟漪,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碧峰峡镇后盐村,一棵红豆古树巍然屹立。踏着落叶向古树走去,窸窣声中,时间恍若停滞;轻抚枝干,仰望树冠,又觉它青春焕发,生机蓬勃。“这棵古树的树龄超过2600年,树高35米,树冠重叠了9层,枝叶繁茂,树冠
      • 2024-08-26
    •  
    • 科技名词|天气学 synoptic meteorology
      科技名词|天气学 synoptic meteorology
      • 天气学synoptic meteorology定义:大气科学中研究各种天气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应用这些规律来制作天气预报的学科。学科:大气科学_天气学相关名词:气象学 天气 天气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延伸阅读】天气学是大气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天气系统和天气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基本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预测未来天气,制作天气预报。这一学科不
      • 2024-08-26
    •  
    • 被称为“能量包”的香蕉能随性吃吗?
      被称为“能量包”的香蕉能随性吃吗?
      • 在刚结束的巴黎奥运会上,运动员中场吃香蕉一度成为热议话题。香蕉何以成了运动员的“能量包”?网络上不时冒头“闪”一下的有关香蕉的新旧“八卦”传闻又是咋回事儿?普通人能随性吃香蕉吗?可以看看相关领域的专家如何解读。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普通人能像运动员那样吃香蕉吗?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范志红教授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解
      • 2024-08-26
    •  
    • 处暑养生:药食两用还美观 养阴润肺属玉竹
      处暑养生:药食两用还美观 养阴润肺属玉竹
      • 戴佳嘉 绘8月22日迎来处暑。在二十四节气中,这是隶属秋季的第二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徐熠说,很多人还有“处暑依然暑”的感触。处暑前后天气干燥,会有午后高温的现象,这个时候燥与热同时侵犯人体,易灼伤肺津,影响肺气的宣降,在养生上往往需
      • 2024-08-26
    •  
    • 处暑想养生就要做到这四点
      • 2024-08-26
    •  
    • 香蕉能放冰箱保鲜吗?专家解读
      • 2024-08-26
    •  
    • 健康问答|处暑节气,饮食方面如何注意?
      • 2024-08-23
    •  
    • 辟谣|“舌尖尝甜,舌根尝苦”?你以为的舌头“味觉地图”,其实是假的
      辟谣|“舌尖尝甜,舌根尝苦”?你以为的舌头“味觉地图”,其实是假的
      • 作为享受美味的“先锋队”,舌头其实也是我们身体肌肉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是因为它上面密布着许多味蕾,让它成为了最特殊的一个。每个人的味蕾通常含有100个左右紧密排列的味觉受体细胞,可以感知甜、酸、苦、咸和鲜味。有一个流传很久的说法是,“舌尖感受甜,舌根感受苦,舌的两侧感受酸和咸”(如下图),但你知道吗,这其实完全是误读,在人类的味觉系统中,
      • 2024-08-22
    •  
    • 科技名词|丹霞地貌 Danxia landform
      科技名词|丹霞地貌 Danxia landform
      • 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定义:由陆相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砂砾岩层巨厚,垂直节理发育。因在中国广东省北部仁化县丹霞山有典型发育而得名。学科:地理学_地貌学相关名词:地貌 地貌学 岩石地貌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延伸阅读】丹霞地貌是一种由红色砂岩和泥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及流水侵蚀形成的地貌。其地形多为陡峭的岩壁
      • 2024-08-22
    •  
    • 科普|植物如何在高原生长?
      科普|植物如何在高原生长?
      • 青藏垫柳。资料图片高原植物的生长特性与所处气候环境密不可分,它们通过习性和形态等特征的长期演化,才能适应高原特殊的气候环境。去过青藏高原的人可能都有印象,生长于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的高原植物通常长得低矮。东部高寒草甸绿草如茵,一望无际;中部和西部高寒高原和荒漠化草原,植被稀疏却尽收眼底。高原植物,泛指生长在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的植物。它们
      • 2024-08-22
    •  
    • 科技名词|暗棕壤 dark brown forest soil,dark brown soil
      科技名词|暗棕壤 dark brown forest soil,dark brown soil
      • 暗棕壤dark brown forest soil,dark brown soil定义:湿润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具有明显腐殖质累积和中性至酸性的棕色土壤。学科:土壤学_土壤发生、分类和制图相关名词:成土母质 土壤有机质 阳离子交换量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延伸阅读】暗棕壤又名暗棕色森林土,过去曾被称为棕色灰化土、灰棕壤,直到1960年,经第一次全国土壤普查,才正式确定暗棕色森林
      • 2024-08-21
    •  
    • 文化中国行|大芦村:耕读传家四百年
      文化中国行|大芦村:耕读传家四百年
      • (视频)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佛子镇大芦村有完好的明清建筑群古建筑群面积达25万平方米古宅融合自然依山傍水而建形成“背靠青山面朝绿水”的居住环境这是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佛子镇大芦村(8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这是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佛子镇大芦村(8月14日摄,无人机照片)这是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佛子镇大芦村(8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这是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佛子镇大
      • 2024-08-21
    •  
    • 探秘海洋元素宝库
      探秘海洋元素宝库
      • 在海洋形成的绵长岁月里,地壳和地球内部大量的可溶性物质逐渐溶解在了海水中,这让海水成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元素宝库。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海水中蕴藏的一些化学元素,以及它们的用途吧!钠海水盐分中占比最大的是氯化钠,即食盐的主要成分。我国沿海地区从商周时期开始就有“煮海为盐”(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的传统。生活中常见的纯碱(碳酸钠)
      • 2024-08-20
    •  
    • 青海:心怀“国之大者” 守护“中华水塔”
      青海:心怀“国之大者” 守护“中华水塔”
      • 三江源美景。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在青海这片热土上,守护‘中华水塔’之重任,不仅在一时一隅,擘画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蓝图,为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打开新格局……”这是在央视播出的纪录片《守护中华水塔》中的旁白。这部全方位展现“中华水塔”——三江源地区的自然奇观与人文情怀的影片,展示了青海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生
      • 2024-08-20
    •  
    • 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在这里诞生(下)
      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在这里诞生(下)
      •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科学目标,一是进行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在此基础上进行广域量子密钥网络实验;二是在空间尺度进行量子纠缠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实验,开展空间尺度量子力学完备性检验的实验研究。潘建伟介绍:“第一条是基本目标,完成即告成功。而第二条是拓展目标和探索目标。”就这样,早期的“疯狂设想”一步步变成了一个个具体方案、一沓沓图纸,以
      • 2024-08-20
    •  
    • 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在这里诞生(上)
      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在这里诞生(上)
      • 在浩瀚星空里,有一颗卫星独一无二,它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初步构建了“天地一体化”量子保密通信体系。它就是由中国自主研制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从2003年萌发量子卫星通信的想法,到2017年“墨子号”预定科学实验任务全部完成,中国科学家经过了14年的努力。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漂亮“冲刺”背后,是他们追求原创、铢积寸累
      • 2024-08-20
    •  
    • 碳汇量 carbon-sink capacity
      碳汇量 carbon-sink capacity
      • 全国生态日前夕召开的生态保护修复专题新闻发布会称,目前我国林草年碳汇量超过1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居世界首位。The annual carbon-sink capacity of China's forests and grassland has exceeded 1.2 billion tonnes of carbon dioxide equivalents, ranking first in the world, according to a press conference on ecolog
      • 2024-08-20
    •  
    • 海关总署发布关于防止猴痘疫情传入我国的公告
      • 2024-08-19
    •  
     
    相关搜索
     
    今日搜索排行
     
    本周搜索排行
     
    本月搜索排行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