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的绿色获得感 | “大口”吃瓜——甜蜜的“绿色事业”
作者:刘群 马利军 池小花 贺龙 刘琳 孟瑞林 侯骄轩 张晓红
讲述人: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龙口镇大口村党支部副书记 高建英
讲述时间:2022年5月21日
内蒙古准格尔西瓜哪家甜?大口西瓜榜上有名。
我们这里是鄂尔多斯海拔最低的地方,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又紧靠黄河,特色瓜果发展得好,是有名的“瓜果之乡”,被称为“准格尔小江南”。尤其是西瓜,皮脆瓤嫩,又沙又甜,远近闻名。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瓜吃瓜”。
我们这里有“瓜果之乡”的美称,还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块“金字招牌”,如何给“红绿相融”之路再添一把火?
还是从“瓜”入手,把瓜的作用“放大”。
高建英在瓜棚劳动(图片来源:准格尔旗龙口镇人民政府)
2021年4月,邬支书(大口村党支部书记邬来师)提出了一个种瓜的初步设想,想把村委会后面的荒地利用起来,种“示范瓜”。
“示范瓜”是个什么瓜?就是先小范围试种大棚西瓜,壮大村集体经济,再以点带面,逐步带动引领农民种瓜增收,同时发展生态旅游。
党支部几个人开会,大家一致支持。都是农民,都种过瓜,都会算账。
同样一亩地,如果种玉米,亩产1200斤,按1.3元一斤算一亩卖1500多元。如果种西瓜,亩产6000斤,按1元一斤算一亩卖6000元,刨去成本,净收入4000元。而且西瓜“百搭”,西瓜套种玉米,玉米产量也不会减少太多;西瓜套种大白菜,一亩也能产2万斤大白菜。
这是直接能看见的效益,还有看不见的效益。比如,村委会后面是两道荒梁一道深沟,如果建成采摘区,那环境就大不同了,生态效益也上来了。再比如,来研学的娃娃们能在大棚里采摘、体验劳动,咱的项目多了,娃娃们、游客们来得也更多。
把设想变成现实费了一番功夫。我们村“三委”班子开完会,又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专门讨论生态采摘与育苗园区项目的事儿。
村民都同意了。一部分撂荒地还得流转,涉及11户村民。村“三委”成员分头行动,苦口婆心劝说,一趟不行跑两趟,还发动这些村民的亲戚朋友,终于说通了这些村民。
我们的项目得到了上级支持。2021年8月基建进场,平整土地、盖大棚,紧锣密鼓。
龙口镇大图(图片来源:准格尔旗龙口镇人民政府)
今年1月,6栋温室大棚建起来了,电路、管网、蓄水塔、节水滴灌等设施都配套好了。我们这里还建了游客休闲采摘长廊和凉亭,园区也料理得差不多了。
看着大棚从无到有,我们心里真是高兴。大伙都顾不上歇口气,就想赶快在“试验田”里种。
大家撸起袖子,钻进宝贝大棚里开干。消、洇、翻、刨,上农家肥,我们先试种了香菜、菠菜、油菜、小白菜、水萝卜等各种蔬菜,赚到“第一桶金”。
紧接着,正式开始种瓜。大棚种瓜我们还是新手,准格尔旗农牧局派了农技人员给我们指导。育苗栽苗、浇水施肥、除草通风,我们跟着老师学,自己也琢磨,每一个环节都认真做。
我天天到瓜棚里看。看看小苗长得咋样啦,看看棚里热不热、冷不冷,感受一下湿度,我不想错过西瓜生长的任何一个细节。孙子外孙出生时候我忙得顾不上照看,照看瓜却没误过一天。
我们种了5棚半西瓜,你看,现在长势很好,马上就上市了。粗略算了一下,产量估计在3.5万斤以上。
我们还种了半棚瓜苗,有3万多苗。因为今年3月我们又流转整合了一些荒地,建成了占地超过16亩的5栋冷棚和5亩露地小拱棚,铺开摊子种瓜。
利用“五一”小长假,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都过来帮忙,我们把西瓜苗集中移栽到冷棚和小拱棚里面。那两天我们白天黑夜干,我晚上回家腿疼得都蹲不下。
功夫不负有心人。瓜苗成活率达到98%以上,估计上市时间能比正常条件下提前一个月,产量大概能达到17万斤,相信能卖个好价钱。
如今,两道荒梁一道深沟不见了,大棚下面的坡地种上了苹果树、杏树、李子树,谁来了都说美。站在大棚前,能望见黄河。“前靠黄河后靠山,这是一个向阳湾”,我们大口西瓜向阳生长,大口村也在向阳生长。
美丽乡村(图片来源:准格尔旗龙口镇人民政府)
我们在沿河发展休闲垂钓和瓜果种植,在梁峁山区种植毛杏、枣和小杂粮,把“绿色事业”进行到底。
当然,我们还有“一张牌”。我们这里旅游资源相当丰富,有明长城遗址、西口古渡、鸡鸣三省界碑、莲花辿等,还建成了马栅地区革命活动展厅和大口红色教育接待中心,来研学、来旅游的人很多。顺带着,我们就把绿色农副产品销售出去了,把大口西瓜等绿色品牌打出去了,也把生态旅游搞上来了。
大家预测了一下,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将突破50万元。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示范带动农民增收、帮扶脱贫户等,我们的“绿色收入”,都将继续放进“绿色池子”,让它滚动出更多“绿色收益”。
如果50万元这个“小目标”实现了,我们2023年计划把冷棚扩建到100亩,让村民来栽种西瓜。大家种瓜得瓜,“大口”吃瓜,生活“甜如瓜”。
每天骑摩托上下班,吹着黄河畔的风,迎着扑面而来的瓜果香,50岁的我感觉浑身有劲。
为了甜蜜的“绿色事业”,我们拼了!
黄河边上的美景(图片来源:准格尔旗龙口镇人民政府)
全景链接:鸡鸣三省地 黄河唱新韵
天下黄河尽东流,唯在龙口向西流。龙口镇位于准格尔旗东南部,地处蒙、晋、陕三省区交界处,是长城和黄河的握手处,素有鸡鸣三省之称,因黄河龙口峡谷而得名龙口镇。
龙口镇是鄂尔多斯市海拔最低的地方,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盛产海红果、枣、桃、杏、西瓜等。此外,花生、棉花、藜麦种植产量可观,远销各地。
绿色龙口(图片来源:准格尔旗龙口镇人民政府)
龙口镇旅游资源丰富。龙口镇峡谷幽深,山势蜿蜒,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龙口水利工程坐落其中。悬水小岛“太子滩”和“娘娘滩”传奇而神秘,遥望之,宛如镶嵌在玉带之上的两颗“翡翠”。龙口镇已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马栅地区革命活动展厅,以红色教育为中心,初步形成了黄河古韵、西口古渡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独特风光。
如今,龙口镇在沿黄一带串联打造连通鸡鸣三省、莲花辿、黄河古渡、娘娘滩、太子滩、龙口水电站等景观的黄河风情高品质自驾游线路,在西部地区重点发展特色林果种植销售业,努力实现“让林果飘香,览黄河风情”的产业发展目标。
(作者单位:鄂尔多斯日报社)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责任编辑:宋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