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脱贫致富 » 正文

说说我的绿色获得感 |“犇”向好日子

发布日期:2022-07-06  来源:内蒙古学习平台  作者:常娜 王红梅 白杨 孙海滨 杨悦恒  浏览次数:11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说说我的绿色获得感 |“犇”向好日子作者:常娜 王红梅 白杨 孙海滨 杨悦恒讲述人: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苏米图苏木斯布扣嘎查牧民 那顺布和讲述时间:2022年5月24日看着草绿、闻着草香,闯过“大城市”、挣过大钱又回到家乡创业的我,这些年在家乡收获了一连串惊喜:虽然还是养殖,但方式变了,在“稳羊增牛”导向下,既保了生态又富了口袋,真正是“

说说我的绿色获得感 |“犇”向好日子


作者:常娜 王红梅 白杨 孙海滨 杨悦恒

讲述人: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苏米图苏木斯布扣嘎查牧民 那顺布和

讲述时间:2022年5月24日

看着草绿、闻着草香,闯过“大城市”、挣过大钱又回到家乡创业的我,这些年在家乡收获了一连串惊喜:虽然还是养殖,但方式变了,在“稳羊增牛”导向下,既保了生态又富了口袋,真正是“草好牛壮人欢畅”。

图为牧民那顺布和。(摄影:杨悦恒)

2007年前后,像斯布扣嘎查的许多人一样,20岁出头的我走出毛乌素沙地谋求出路。从做广告承包到酒店经营,谋生之路就像嘎查里曾经的土路一样,起起伏伏。

就在我离开的那年,家乡也有了大“动静”。苏米图苏木位于毛乌素沙地腹地,养的羊多了,草原便容易“生病”。保护生态,刻不容缓,于是,就有了5年的生态搬迁。

禁牧涵养、补播植被……绿,从毛乌素腹地延伸——5年间,生态不断恢复,草原的绿色“皮肤”变美了、变得更健康了。

通过这样的经历,乡亲们认识到:“生产”与“生态”是不可分割的手心手背,必须两者兼顾。人们发现,养殖一头基础母牛的平均利润,相当于养10只羊。假如把羊和牛吃草比作给草原“理发”,羊刨草根、踏草场,可能把草原剃出“光头”;牛就不一样了,只吃草尖,给草原理出的是“时尚发型”。就这样,稳羊增牛渐渐成为导向。

我在外面努力打拼的时候,家乡的生态变好了,养殖结构逐渐转变。斯布扣嘎查的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提升:公路硬化,解决了生产、生活出行难的问题;维修水库,解决了灌溉难的问题;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路灯、户改厕等相继配套……

当然,除了变化,在外闯荡多年的我也看到了家乡的潜力:草场面积广阔、地表水较浅,拥有牛儿们喜爱的碱性土质,有发展牛产业的基础和优势。

2018年,我返乡了。经过半年多的前期考察调研,我和几位乡亲联手,成立了沙井图牧业专业合作社。2018年6月开始,我们大刀阔斧搞建设、配设备,快速完成了厂区建设,并于年底购进100头怀胎安格斯牛,迈出了合作社发展的第一步。正当我们得意之时,刚出生的牛犊死了一半,合作社损失惨重。无奈之下,我们只好“清仓”,将牛连大带小一并售出。

下一步如何发展?该不该继续走这条路?当时我非常沮丧、迷茫。而和我一样迷茫的,还有很多散养户,他们或苦于没有劳力、技术,或困于品种选择、销路不畅,加之疫情、市场行情不稳定等因素,牛产业发展遇到了瓶颈期。

就在此时,苏米图苏木成立内蒙古宝曼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曼牧业公司),从牧业技术、疾病防控、品种改良、饲养技术、农机服务5方面为农牧民和合作社养殖提供保障。

在企业的指导下,我们的合作社“重打锣鼓另开张”,更换适宜品种,投资96万元购进西门塔尔“架子牛”80头进行育肥,与11户人家抱团致富。参与的人都说,合作社懂技术、会经营,养的牛少了但钱不少挣,闲暇时候还能打份工。像我们这样的合作社,苏米图苏木有近20家。对于农牧民来说,除了可以享受5项基本服务,还可以享受代养牲畜的服务。合作社将牛育肥卖掉后,除了按照合同给付牛款外,还会将所得净利润与农牧民进行“二次分红”。苏米图苏木逐步形成了良种肉牛“繁育、育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畜群品种逐步优化,养殖效益不断提高,牧民收入逐年增长。

图为内蒙古宝曼牧业有限公司育肥基地。(摄影:白杨)

“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散养户”模式,让苏米图苏木养殖户信心倍增,但是只求收入忽略生态的教训不会被日渐鼓起的腰包冲淡,我们要的,是富裕和水草丰美的盛景“兼得”。为此,苏米图苏木自上而下实施草场整合、成片封闭恢复、优化牧草等措施,我们的合作社流转了3.2万多亩草场,目前封闭修复改良的有1.2万亩,预计三年后,这些草场上将柠条、杨柴遍地,我们的养殖成本也会下降。而在宝曼牧业公司的旁边,覆盖苏米图苏木的牧草储备基地正在建设,牧草可全部存储到这里,为养殖提供保障。

作为合作社养牛的“行家里手”,我“竞聘上岗”,当上了宝曼牧业公司的总经理;2022年,我被选为鄂托克旗政协委员。“牲畜总数降下来了,收入提高了。在这一减一增之间,苏米图苏木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道路,让毛乌素的草更绿、天更蓝,让牧民的钱袋子更鼓了。”在第一次参加鄂托克旗“两会”时,我自豪地说。

想起这些年的变化,我最大的感慨是:政府既然有了“牛”政策,咱得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干光等哪能行?

那顺布和家乡的生态变好了。(摄影:杨悦恒)

全景链接:草场绿了 牛儿肥了 牧民富了

近年来,鄂托克旗苏米图苏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推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部署,围绕建设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高端肉牛生产基地、打造十亿级肉牛产业体系的目标要求,着力在经营方式、养殖模式、产业链条上下功夫,全面推动肉牛产业扩容增量、提质增效,初步形成饲养、屠宰、加工、冷链、配送、销售一体化经营的现代产业链,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坚实产业支撑。2021年底,苏米图苏木肉牛存栏5万头(其中,基础母牛年存栏2.5万头),出栏1.7万头,肉牛产值达2.5亿元。

图为苏米图苏木。(摄影:郝常明)

坚持一体化经营、多元化联合,肉牛产业由大产业向强产业转变。按照“一镇一品”的原则,苏米图苏木紧紧围绕“做牛文章”战略定位,坚持从苏木层面牵头抓总、统筹谋划肉牛产业发展,综合考虑全苏木肉牛产业基础、资源条件、生产优势及发展潜力等因素,编制《苏米图苏木肉牛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打造集标准化养殖、精深加工、流通服务于一体的区域化肉牛产业示范区发展路径。政策引导,搭实框架,苏米图苏木全面落实牛棚补贴、购牛贴息贷款等政策措施,设立肉牛产业专项资金,争取实施现代良种肉牛繁育与育肥综合建设项目、肉牛育肥养殖产业联合体扩建等项目。近年来,苏米图苏木累计在肉牛产业投入各类资金2000余万元,培育重点企业2家、肉牛养殖户1200余户。

坚持专业化分工、标准化生产,肉牛产业由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转变。以“草原牧养+高效育肥”为导向,苏米图苏木以品种改良为突破,以饲草和技术为保障,以种促养、草畜并重,全力推动有能力的合作社向规模化方向发展、有条件的农牧民向标准化方向发展,建成饲草料生产加工厂4个,饲料加工年产量达1.5万吨。坚持走“优质+高端”的肉牛品种改良“两轮驱动”技术路线,优质肉牛品种以西门塔尔为主,占苏米图苏木肉牛品种比例超过60%;高端肉牛品种以安格斯为主,占苏米图苏木肉牛品种比例达到20%。苏米图苏木共有配种中心3个,良种化率超过80%。注重科学,强化服务,苏米图苏木以肉牛产业博士科研工作站为纽带,加强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交流合作,同时全面加强防疫技术服务和种牛疫病检疫检测,全苏木肉牛免疫密度达100%。

坚持市场化导向、品牌化营销,肉牛产业由单纯养殖向产加销全产业链发展转变。通过精深加工增值、品牌开发增效、创新营销增路,促进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形成“自有基地、自有加工、自有品牌、自有营销”网络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目前,苏米图苏木有肉牛屠宰、优质牛肉分割、内脏器官清洗加工、熟食产品深加工4条生产流水线,年屠宰加工能力达2400吨;建设活畜交易市场2个;创建本土中高端肉类品牌“卓阁”、皮革制品加工品牌“草原韵”。

(作者单位:鄂尔多斯日报社)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责任编辑:宋晰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