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论坛 » 理论与探索 » 正文

减少白色污染,“以竹代塑”贡献中国智慧

发布日期:2022-11-09  来源:科普时报  作者:王旭东  浏览次数:136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图片由国际竹藤组织提供日益严重的塑料污染问题威胁人类健康,需要彻底解决,这已成为人类共识。今年6月,国际竹藤组织提出“以竹代塑”的倡议被列入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成果清单,并将由中国和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以减少塑料污染,应对气候变化。塑料垃圾回收率不足10%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评估报告,在全世界生产出总计92亿吨塑料制品中,约有70亿吨成


图片由国际竹藤组织提供

日益严重的塑料污染问题威胁人类健康,需要彻底解决,这已成为人类共识。

今年6月,国际竹藤组织提出“以竹代塑”的倡议被列入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成果清单,并将由中国和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以减少塑料污染,应对气候变化。

塑料垃圾回收率不足10%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评估报告,在全世界生产出总计92亿吨塑料制品中,约有70亿吨成为塑料垃圾,而这些塑料垃圾的回收率不足10%。

塑料垃圾不仅对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而且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行动措施和替代产品,人类的生产生活安全将受到极大威胁。

减少塑料污染,迫在眉睫。国际社会相继出台相关禁限塑政策,提出禁塑限塑时间表:中国于2020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鼓励减少塑料消费,推广生物可降解塑料的替代制品,并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欧盟于2021年启动实施全面禁塑法令;东盟发布了应对海洋塑料垃圾的区域行动计划。截至目前,已有140多个国家明确制定或发布相关禁塑限塑政策。

此外,还有许多国际公约和国际组织也在采取行动,支持国际社会减少和淘汰塑料制品,鼓励发展替代品,调整产业及贸易政策等来减少塑料污染。

竹制品用后可完全自然降解

竹子有哪些优势?“以竹代塑”理念为何深入人心?

竹子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研究显示,竹子的最高生长速度是每24小时可长1.21米,2个月至3个月即可完成高生长和粗生长。竹子成熟快,3年至5年即可成林,且年年出笋长新竹,产量高,一次造林,可永续利用。竹子分布广泛,资源规模可观。全球已知竹类植物1642种,39个国家竹林面积超过5000万公顷,年产竹材超过6亿吨。其中,中国有竹类植物800多种,竹林面积641万公顷。

竹材用途广泛,可实现全竹利用,几乎没有废料。竹产品多元丰富,目前已开发的竹产品种类超过1万种,涉及衣、食、住、行等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刀叉勺、吸管、杯子和盘子等一次性餐具,到家居耐用品,再到工业领域如冷却塔竹格填料、竹缠绕管廊等工业产品,竹制品在很多领域都可以替代塑料产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竹制品在整个生命周期都保持低碳水平甚至负碳足迹。从碳汇过程来看,竹产品与塑料产品相比,碳足迹为负值。竹制品用后可完全自然降解,更好地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健康。

从源头减塑,竹子或为“天选之材”

寻找塑料替代品是减少塑料使用、减轻塑料污染,从源头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竹子或为“天选之材”。

竹材是塑料的最佳替代品。作为绿色、低碳、可降解的生物质材料,竹子在应对全球禁塑、限塑、低碳、绿色发展领域大有可为。

今年6月,国际竹藤组织提出的“以竹代塑”倡议得到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并作为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的成果之一,被纳入到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具体行动中。

事实上,在这之前,国际竹藤组织一直在为推广“以竹代塑”不懈努力。2019年12月,在第二十五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举办“以竹代塑应对气候变化”边会,探讨竹子在解决全球塑料问题、减少污染排放方面的潜力和前景。2020年12月,参加博鳌国际禁塑产业论坛,组织“以竹代塑”展览,为全球禁塑限塑议题推介竹子解决方案。2021年9月,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搭建竹藤特展,展示竹子在减塑消费和绿色发展中的广泛应用。2022年6月,开展竹吸管、小径竹缠绕管和竹浆模塑包埋盒研究……这一系列行动不仅展示竹子在减塑和代塑方面的重要作用,还大大提高了国际竹藤组织成员国和国际社会对“以竹代塑”巨大潜力的认识和关注。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随着竹材利用的科技创新,竹子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代替塑料的领域也越来越广,在生产生活、各行各业的赋能也将越来越强。

责任编辑:宋晰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