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论坛 » 理论与探索 » 正文

做好农民增收“两业”文章

发布日期:2023-01-11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乔金亮  浏览次数:129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岁末年初,正是农民盘点上一年收入、谋划新一年生计的时候。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紧盯产业和就业,做好增加农民收入的“两业”文章。近些年,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增速连续12年跑赢城镇居民,生活面貌持续改善。但是,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依然很大,在农

岁末年初,正是农民盘点上一年收入、谋划新一年生计的时候。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紧盯产业和就业,做好增加农民收入的“两业”文章。

近些年,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增速连续12年跑赢城镇居民,生活面貌持续改善。但是,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依然很大,在农业生产成本上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情况下,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依然面临较多困难。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也决定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据测算,随着农民收入增长,农村消费升级,预计每年可新增2万亿元左右消费需求。可见,农民增收不仅是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畅通城乡循环的关键之处。

做好产业文章是针对农民的经营性收入而言的。促进农民增收,难点在主产区和种粮农民。如果产业不兴旺,农民增收就很难。产业兴旺,既可以适度规模化种粮,也可以发展富民乡村产业。发展乡村产业,不是简单地种几亩地、养几头猪的问题,有条件的要通过全产业链拓展增值空间。要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村由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转变,把产业空间更多留在县域。要发展乡村旅游、文化康养、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把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村。

需要提醒的是,近年来,很多地方在乡村产业升级中,往往规模越来越大、农户参与度却越来越低,这是市场自发作用的结果。但是,检验乡村产业发展成效,不仅要看能否增强产业驱动力、提升竞争力,还要看能否让农民有钱赚,增强对农民增收的带动力。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能忘了农民这一头,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尽可能让农民参与进来。要避免富了老板、亏了老乡,农户能干的尽量让农户干,企业干自己擅长的事,形成企业和农户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收益。

做好就业文章是针对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来说的。从全国来看,工资性收入已连续多年超过经营性收入,成为农民最大的收入来源。对脱贫群众来说,工资性收入占其收入的六成以上。不过,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与宏观经济形势和个体职业素质密切相关。如今,农民务工有了新趋势,跨省外出务工的在减少,就地就近务工的在增多;既有一些农民工找不到理想岗位的情况,又有一些企业缺少技术型农民工的情况。

要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就业。一要引导外出务工就业,提高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力度,让更多农民工成长为技术型农民工,提高就业质量。二要促进就近就地就业,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县域二三产业,吸纳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提高就业便利度。三要以创业带就业。据统计,一个农村创业项目平均可以吸纳6名至7名农民稳定就业,17名农民灵活就业。应鼓励大学生、农民工、企业家等返乡入乡创业,带动更多农民就业。

值得一提的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农民收入问题,既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也有农村中的低收入问题。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框架下来看,做好产业和就业文章依然很有分量。要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主攻方向,将帮扶力量和各类资源向促进产业发展和扩大就业方面倾斜,增强产业造血功能,提升就业稳定程度,激发他们勤劳致富的精气神。

责任编辑:鲁建滔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