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法规 » 理论与实践 » 正文

充分认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极端重要性 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发布日期:2023-01-27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刘明国  浏览次数:709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原标题: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

原标题: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纵观世界强国发展史,一个国家要真正强大,必须有强大农业作支撑。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从目前形势看,农业农村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短板。立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要着力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铆足干劲,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

充分认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极端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引领推进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事业发展,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不懈奋斗,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重要支撑。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具备了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基本条件,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正当其时、极端重要。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必须扛起的重大政治责任。我们党成立以后,充分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把为广大农民谋幸福作为重要使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农民率先拉开改革大幕,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全面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系统部署,并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发展农业农村、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不懈追求,是新时代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扛起的重大政治责任。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高度复杂性。农业农村工作不是一个点,也不是一条线、一个面,而是包罗万象、千头万绪。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项涉及问题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就农业而言,产业链条涉及生产、加工、服务等各个环节,产业门类和产业分布覆盖广泛。同时,产业涉及的领域、环节、种类、区域所面对的基础条件和发展要求也各不相同甚至千差万别。要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现代化,不仅要有大举措,而且需要开出更多具体的“小药方”。就农村而言,地区发展差距、收入差距、农民文化水平差距、资源环境差异等,都为推进农村现代化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需要加强建设的重点和投入的强度也大不相同。可以说,无论是农业现代化,还是农村现代化,推进起来都有相较其他行业更显著的复杂性,需要做更加艰苦、深入、细致的工作。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世界上已经步入现代化强国行列的国家,除了少数耕地资源极度匮乏的,很多都已经实现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些国家或以综合实力领先,或以特色优势取胜,成为国际公认的农业强国,具备土地、技术、资本密集的强大优势。就我们而言,我国是农业大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当前,劳动力密集、农业农村人口多等一系列的客观因素决定了我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战略抉择和必然选择。我们不能简单照搬国外模式,必须立足我国国情,立足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坚定不移走自己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在人类历史中,农业社会曾经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在漫长的农耕文明时代,劳动生产率低下,农业发展极为缓慢。与工业领域相比,虽然工业化的历史只有二三百年,但所带来的社会变革是巨大的。在自然、市场、社会等发展规律和多重因素制约下,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保持巨大的历史耐心,急不得但更等不得、慢不得,要放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中进行谋划。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农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蓄水池”“稳定器”,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我们以世界上百分之六的淡水资源、百分之九的耕地资源,养活了世界上近百分之二十的人口,仅此一点,没有现代化的支撑就根本无法实现。我们还有约6亿人口生活在农村。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的第一条,充分说明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

采取有力举措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多年来,我国农业农村的形势一直向好,成绩和变化巨大,但仍需要加快补齐重要短板和弱项。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项极为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两步走”战略安排必须完成的底线任务,要对标对表目标要求采取有力举措加快推进。

大力强化战略引领。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对“十四五”时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导向、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等作出了全面安排。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和加大规划落实力度,重点要着眼于“两步走”战略安排的实现,强化国家层面的战略引领。一要有明确的概念定义。当前,学术界等各方面对于什么是农业农村现代化还存在多种争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为了引导全社会有一个更加清晰准确的认知,需要中央层面对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权威定义,简明科学界定其内涵与外延。二要有重要的指导意见。系统梳理并围绕涉及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集中力量研深研透,形成明确意见,对各级各地开展工作加强引导和指导。三要有科学的衡量标尺。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制定出评价办法和指标体系,对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程度适时进行衡量,让各级党委政府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四要有清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从现在起,在“两步走”战略安排基础上,再细致划分若干阶段,明确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主要路径,确保打有准备之仗,工作稳扎稳打,目标如期实现。

大力强化政策支撑。核心是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着眼于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突出短板,研究制定配套的重大政策和工程项目,形成政策支持体系。重大政策和工程项目要努力做到五个结合。一是长短结合。区别短期问题和长远问题,采取一次性投入和连续性投入两种不同方式。二是大小结合。分清主次矛盾,对解决涉及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由中央或省级投入大项目,对解决其他问题引导地方结合实际加大投入。三是新旧结合。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坚持守正创新,设计提出新的重大政策项目,完善做实已有的政策项目。四是统分结合。在强化统筹的前提下,分别研究提出综合示范引领和行业专项支撑类重大项目,鼓励不同行业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下各自制定规划,完善和创新实施重大项目。五是政企结合。区别公益、准公益等不同性质,积极鼓励和引导市场主体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放大财政资金效应。

大力强化措施配套。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内涵深厚、地位重要、任务艰巨、要求迫切,建立起强有力的工作体制机制十分必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要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在“两步走”战略安排中对农业农村现代化予以突出强调。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在明确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基础上,突出强调要抓好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定下级党委政府要就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情况向上级党委政府作好年度述职。二是加强监督检查。各级党委政府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部署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明察与暗访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督查检查,纪检监察机关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领域的作风问题适时开展专项巡视和专项治理。三是加强考核评价。对各级各地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情况开展年度考核,评出等次,对表现好的地方和个人予以表彰与奖励,对表现差的予以批评和问责,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干部使用调整的重要参考。

作者单位: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

责任编辑:王雪 董大伟

总平台审核编辑:白光华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