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脱贫致富 » 正文

“一只蟹”“一粒螺” 解锁生态富民密码

发布日期:2025-07-04  来源:江苏学习平台  作者:系列融媒行动报道组 武智慧 杨春阳等  浏览次数:1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碧波荡漾,湖风送爽;鱼鲜味美,游人如织……7月2日,“挽住云河洗天青——中国20年‘绿色之变’”融媒采访团走进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走在洪泽湖岸边,听着蟹农的诉说,驻足风情小镇,不禁感受到如今的洪泽湖,已从单一的蓄洪枢纽蝶变为集防洪屏障、富民源泉、生态名片于一体的综合性水域。航拍洪泽湖大堤周桥大塘段 陈凯 摄“别看这蟹苗小,在洪泽湖水的滋养下

碧波荡漾,湖风送爽;鱼鲜味美,游人如织……7月2日,“挽住云河洗天青——中国20年‘绿色之变’”融媒采访团走进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走在洪泽湖岸边,听着蟹农的诉说,驻足风情小镇,不禁感受到如今的洪泽湖,已从单一的蓄洪枢纽蝶变为集防洪屏障、富民源泉、生态名片于一体的综合性水域。

航拍洪泽湖大堤周桥大塘段 陈凯 摄

“别看这蟹苗小,在洪泽湖水的滋养下,它至少可以长到4—5两。”在洪泽湖东北岸“中国河蟹之乡”——西顺河镇的洪泽湖大闸蟹生态养殖示范区内,江苏洪泽湖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管理人员薛正刚一边拿着活泼好动的蟹苗,一边高兴地对大家说。

“洪泽湖大闸蟹”品质独特,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三项认证,入选“中国十大名蟹”,品牌价值突破150亿元,是名副其实的“富民蟹”。在这片丰饶的水土上,不仅孕育了“洪泽湖大闸蟹”这样的金字招牌,更有“蒋坝螺蛳”等湖鲜美食。

洪泽湖清退圈圩生态修复项目 陈亮 摄

碧水渔歌的背后,得益于淮安不断推进的洪泽湖流域系统治理与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近年来,淮安市以建设大运河百里画廊为重要抓手,对洪泽湖大堤实施堤防加固、堤后填塘固基、堤防迎水坡护砌、防汛道路标准化建设及桥涵配套等系列工程。生态修复大堤沿线面积达7839.05公顷、完成圈圩清退2.79万亩、全面清理住家船2500条……防洪屏障成为生态廊道,千年古堤焕发出勃勃生机,洪泽湖成为沿岸百姓发展水产业的“致富湖”。

洪泽湖大闸蟹生态养殖示范区 陈亮 摄

好生态养育好水产,好水产反哺好生态。洪泽湖大闸蟹生态养殖示范区占地8850亩,主要养殖中华绒螯蟹。“我们2020年引进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选育的‘诺亚1号’新品种,目前,已建成国家级和省级水产良种场各1个,2023年成功创建大闸蟹出口备案基地,并获得江苏省首个BAP国际认证。示范区创新采用‘种草、投螺、稀放、配养’生态养殖模式,配套智能投喂、微生物调水等先进技术,实现养殖尾水达标处理、循环利用。”薛正刚介绍,目前,洪泽湖大闸蟹生态养殖示范区亩产优质大闸蟹200—300公斤,养殖户平均增收50%以上,带动5个村集体年增收均超30万元。

洪泽湖畔蒋坝镇 贺敬华 摄

位于洪泽湖东南岸的蒋坝镇是江苏省水美乡镇、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大运河城市文旅消费十佳示范名镇。这里的“蒋坝螺蛳”是淮安“世界美食之都”的又一亮丽美食名片。近年来,蒋坝镇依托“蒋坝螺蛳”,串起了一条“从塘口到餐桌”的螺蛳产业链。建成2000亩螺蛳养殖示范基地,现年产螺蛳23万斤、鲜鱼80万斤,收益470万元,较传统养殖增收70万元。不仅如此,蒋坝创新“鱼螺混养+智能监测+生态净化”模式,实现尾水100%达标排放。如今,蒋坝镇已形成螺蛳产业链条,全镇有40余家螺蛳主题餐馆、300余个销售网点,带动千余人就业,年产值突破亿元。

依托得天独厚的水韵资源,蒋坝镇聚力建设河工风情小镇,精心打造的“醉美三公里”湖岸景观带四季如画。每年三月举办的螺蛳美食活动,通过创意市集、厨艺展演等子活动,吸引八方来客。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蒋坝镇累计接待游客超220万人次,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有效转化。

如今的洪泽湖,流经所处都是百姓的幸福故事,是淮安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创造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的生动实践。这泓碧波,正以“日出斗金”的美誉,流淌成一首江淮大地的幸福诗篇。(“挽住云河洗天青”系列融媒行动报道组 武智慧 杨春阳 王昊 龚建军 高帅)

责任编辑:管艳 苏芳 张添诚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