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乡村振兴 » 正文

湖北谷城庙滩镇:三产融合当示范 特色发展添活力

发布日期:2025-07-11  来源:襄阳日报  浏览次数:1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盛夏时节,地处汉江中游西南岸、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东南部的庙滩镇处处生机勃发。作为区域性中心镇,庙滩拥有34个村(社区),总人口超过5.6万人,368省道和303省道穿境而过,即将建设的老河口—谷城—南漳高速公路在万家营村增设进出口,位于喻家湾村的汉江千吨级货运码头项目正在推进。近年来,庙滩镇立足生态优势,做足特色文章,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经

盛夏时节,地处汉江中游西南岸、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东南部的庙滩镇处处生机勃发。作为区域性中心镇,庙滩拥有34个村(社区),总人口超过5.6万人,368省道和303省道穿境而过,即将建设的老河口—谷城—南漳高速公路在万家营村增设进出口,位于喻家湾村的汉江千吨级货运码头项目正在推进。

近年来,庙滩镇立足生态优势,做足特色文章,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经济发展迸发出新活力。

“我们锚定‘山泉水乡·鲟游小镇’和汉江生态经济带特色名镇总体目标,务本务实,真抓实干,一张蓝图抓到底,久久为功谱新篇,让城乡面貌大变样,百姓日子更红火。”庙滩镇党委书记罗志明说。

从“一枝独秀”到“聚链成群”

6月底,记者走进湖北安耐捷炉衬材料有限公司车间,映入眼帘的是一派忙碌景象——智能生产线高速运转,叉车正在转运成品。

湖北安耐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仓库

这家企业是庙滩镇2011年引进的,主要生产耐火材料,耐火材料的主要原料是二氧化硅,可以从硅尾矿中提取。在当时,该项目可谓“一枝独秀”,挺起了全镇工业的脊梁。

庙滩镇抢抓机遇,绘制出“硅尾矿—提取二氧化硅—耐火材料—高端耐火产品”产业链,确定了“上游原料加工、中游产品研发、下游市场应用”的发展定位,广泛开展链式招商。

2022年,谷城富煜硅材料有限公司落户庙滩镇,从硅尾矿里提取二氧化硅,供应耐火原料,纯度可达98%;华亿新材(襄阳)有限公司在庙滩镇研发酸性炉衬等耐火材料;湖北安耐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重点攻关高端耐火产品市场。

为引导硅尾矿上、中、下游企业聚链成群,庙滩镇多方协调,组建成立了硅尾矿产业创新联盟。目前,该镇企业共享发明专利15项,共同开发新产品9个,整条产业链产值年均增长35%,吸纳260多人进厂务工,带动周边餐饮、商超、物流等行业发展,人均年增收5000元。

在机械加工领域,庙滩镇重点支持湖北迈兆机械有限公司做大做强,主攻纳米研磨设备,产品畅销全国。

“厂区道路刷黑、变压器增容、技术人才引进等各方面,政府都安排专人服务,让我们能心无旁骛谋发展。”湖北迈兆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伟说,今年,公司正大力推进自办园区建设,入驻关联企业3家,计划抱团发展。

昔日农业大镇已蝶变成工业强镇。去年,庙滩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5亿元,成为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

全方位打造特色农业品牌

南川是庙滩镇的一个小地名,境内有48口天然泉眼,水质优良,水量充沛。为做足“泉水文章”,该镇构筑了泉水种植、泉水养殖、泉水饮品三大特色农业产业链。

以泉水灌溉区为核心,种植精致水稻1.1万亩,叫响“泉水稻米”品牌,价值量翻番。

依托八仙洞水库,发展娃娃鱼、鲟鱼、小龙虾养殖等。其中,鲟鱼产业走上了集繁育、销售、科研、餐饮于一体的工业化发展道路。

深山密林中的鲟鱼养殖基地

位于庙滩镇深山密林中的鲟鱼养殖基地,占地1200亩,有大小水塘数十个,用天然泉水放养中华鲟、长江鲟以及俄罗斯鲟等不同种类的鲟鱼。

“中华鲟适合在25摄氏度左右的水域生长。我们的泉水冬暖夏凉,表层水温可以调节,富含矿物质。”鲟鱼养殖基地负责人蒋大军说,中华鲟主要用于科学研究,不能出售。

目前,该基地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签订了战略框架协议,组建中华鲟科研团队,主攻亲鱼繁育,为中华鲟增殖放流提供更多苗种。

另一片水域养殖的是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可以食用,一斤售价30元左右,肉质好的可卖到五六十元。

“围绕鲟鱼,我们专门聘请厨师,推出鲟鱼宴,在襄阳、武汉等地开设了‘鱼小妖’餐饮连锁店。”蒋大军说,母体鲟鱼产出的鱼子酱营养丰富,附加值高,目前基地正在研发鱼子酱高端产品。

据统计,庙滩镇可年产鲟鱼种苗300万尾,养殖成鱼175吨,实现综合产值3800万元。

2022年,湖北肆拾捌泉食品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如今,该公司生产的“先康牌”饮品和“南川活泉”瓶装水畅销。

“年产值2亿元左右,常年带动本地50余人就业。”湖北肆拾捌泉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文生说,目前,公司与洋河白酒合作,拓展高端市场,后续还将扩建智能生产线。

此外,庙滩镇以湖北神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以魏家山畜禽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带动发展规模养殖户64家,蛋鸡存栏规模达260万只,每年的综合产值在5亿元以上。同时,建成湖北新土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有机肥生产线,建成鄂西北蛋品交易市场,形成了“公司+基地+合作社+规模养殖户+粪污处理+蛋品销售”的畜禽养殖产业链条。

庙滩镇通过挖掘各村资源,将传统农产品升级为特色品牌。

生态旅游绘就振兴新篇章

“一江汉水,环镇流淌;三万滩涂,一望无垠。”庙滩镇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

总投资56亿元的汉江新集水电站一头在襄城、一头在庙滩。全面蓄水发电后,庙滩镇沿江区域的沙洲地将淹没万余亩。该镇借势发力,积极推进11.2公里河堤建设,打造沿江漫游步道。与此同时,喻家湾村千吨级通航码头也在全速兴建,与新集水电站珠联璧合。

八仙洞景区是20世纪60年代所建,如今,这里山峰翠绿,溪水潺潺,鲟鱼游弋,令人沉醉,正在全力争创国家3A级旅游景区。

郭峪村是一个山清水秀的村落,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四院42所国营红星化工机械厂旧址深藏于此,入选湖北首批省级工业遗产名录,目前正全力打造襄阳首个以航天文化为主题的红色教育村落。

“厂区旧址见证了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壮大的历程,承载着老一辈军工人的永久记忆,每年有3万人次前来参观学习。”郭峪村党支部书记张清海表示,将进一步激活工业遗产活力,让航天精神照亮乡村振兴之路。

邓家湾村黄桃产业园

庙滩镇借助山泉水优势,将万泉河、董家泉、鲟龙溪、幽幽谷、龙王洞等景点穿线成珠,修缮万寿桥,连通古乐寺、兴隆殿等,发掘乡俗文化,建设旅游驿站,打造一条集农耕文化体验与地道美食品鉴于一体的休闲旅游精品线路。

为彰显“鲟游小镇”特色,该镇引导游客在低海拔的水库观赏鲟鱼,亲身感受自然魅力;在中海拔的山村探寻航天足迹,传承优秀红色基因;在高海拔的峰顶,感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博大精深。

从汉江平湖到航天星火,从鲟鱼跃清溪到峰顶寻幽境,庙滩镇以生态为纸、文化为墨,正挥毫书写“三产融合、红绿相生”的乡村振兴新篇章。这座汉江生态经济带上的特色名镇,已然展开一幅“望得见山水、载得动乡愁、唤得醒初心”的时代画卷。

来源:襄阳日报

作者单位:襄阳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李勇 唐芳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