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生态环保 » 正文

甘肃武威:创新模式打造全国荒漠化治理样板区

发布日期:2025-07-15  浏览次数:1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北部“绿进沙退”。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 摄记者从甘肃省武威市林草局获悉,近年来,武威市科学推进“三北”工程六期建设,创新实施工程、公益、产业、光伏、道路、机械等六种治沙模式,加快建设全国荒漠化治理样板区,累计治理沙化土地1111万亩,荒漠化程度由极重度向中度和轻度减缓,全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青土湖


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北部“绿进沙退”。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 摄

记者从甘肃省武威市林草局获悉,近年来,武威市科学推进“三北”工程六期建设,创新实施工程、公益、产业、光伏、道路、机械等六种治沙模式,加快建设全国荒漠化治理样板区,累计治理沙化土地1111万亩,荒漠化程度由极重度向中度和轻度减缓,全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青土湖水域面积持续扩大。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 摄

武威市布局建设巴丹吉林沙漠南缘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区、河西走廊东段绿洲建设区等“五个重点治理区”,实施巴丹吉林沙漠南缘风沙阻击、绿洲外围沙地歼灭等“五大专项行动”。通过义务植树、企业捐赠、投工投劳等多种形式,鼓励吸引广大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防沙治沙。截至目前,社会力量累计建成义务植树基地80个,治理沙化土地58万亩。发挥高原冷凉、绿洲水土、沙漠光热优势,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治沙模式,在沿沙区种植梭梭接种肉苁蓉、锁阳、甘草等沙生药用植物16万亩。

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沙漠公路成为亮丽风景线。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 摄

在荒漠化综合防治过程中,武威市创新实施光伏板“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光伏治沙新模式,有效治理沙漠28.8万亩。利用膜下滴灌、渗灌等节水技术,在光伏板下种植四翅滨藜嫁接肉苁蓉8000余亩。立足沙化土地面积大、纵深长,规模化防治物资运输难度大等现状,大力实施穿沙普通省道提质升级工程、穿沙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穿沙公路养护工程,目前全市沙地公路总里程约770公里。

武威市联合相关科研单位围绕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防沙治沙等重点领域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十四五”以来,组织实施省市级科技项目67项,特别是“腾格里沙漠南缘新型风沙灾害防治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将沙障布设机械化水平提高35%,固沙造林成本降低33%。(记者金奉乾)

来源:新甘肃·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杨雪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